堅決扛起引領支撐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使命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要求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其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于高等農林教育、科技、人才,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切實辦好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更好引領支撐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時不我待,使命光榮。
一、堅持不懈推動開拓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戰略目標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面臨的艱巨復雜挑戰就是我國人口規模巨大,要使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唯有把現代化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特別是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長遠根本戰略,始終清醒認識“中國飯碗”是命運所系,務必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說要繼續贏得歷史主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毫無疑問當屬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戰略考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三農”向好,全局主動。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農民跟上共同富裕的步伐。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因而,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是要讓億萬農民緊緊跟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好地做到“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緊跟共同富裕步伐,既要脫貧攻堅,更要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既要糧食安全,也要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重要回信,勉勵廣大師生“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路徑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立足國情與實際,只有堅持不懈推動開拓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破解中國式現代化路上面臨的最艱巨最繁重的發展難題,以中國式現代化更好更快地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在農業建設上,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農村發展上,要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要素流動和融合發展;在農民富裕上,要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加強黨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全面領導,匯聚起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二、新時代新征程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
著力構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急需的自主知識體系。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不斷回答農業如何強起來、農民如何富起來、農村如何美起來的“三農”之問,更好引領和指導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實踐,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強起來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國高等農林教育要堅定服務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決扛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著力培養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百年大計育人為本。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最根本的在于人才第一資源支撐。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國高等農林教育要面向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急需,更好負起“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的歷史重任,更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高等農林教育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一流農業人才高地。
著力攻堅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關鍵在于堅決打贏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奮力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我國高等農林教育是國家一流大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著力推進新農科建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破解農業領域“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提供有力支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必定大有作為。
三、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要在彰顯中國特色上下功夫,始終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解決中國問題、構建中國模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重大。要扎根中國大地,傳承紅色基因,傳承中華農耕文明,以新農科人才培養引領中國高等農林教育發展。要提升“雙一流”大學辦學體系,著力構建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打造強農興農科技創新體系,著力創新產教研融合的社會服務體系,著力建設傳承創新的農業文化體系,著力完善高水平國際合作交流體系,著力拓展優化學校辦學體系,著力完善現代化大學治理體系,著力建立健全教職工隊伍發展體系,加快形成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格局。
要在強化農業特色上下功夫,始終堅持聚焦三農問題、繁榮農業科學、引領農業未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鄉村全面振興,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服務國家科教興國大有可為。要堅持以農立校,突出服務三農的辦學定位,以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科技創新為核心,深入實施服務鄉村全面振興行動。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積極布局生物種業、食物安全、智慧農業與智能裝備、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與全球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安全與營養健康、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全球農業政策等重點方向,構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支撐平臺,著力推進有組織科研,不斷興起新時代科技會戰。
要在瞄準世界一流上下功夫,始終堅持立足國際前沿、提升國際聲譽、增進人類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解決全球性農業問題,我們“擔起天下飽暖和安康”重任在肩。要積極參與全球農業治理,辦好世界頂尖涉農大學合作發展平臺,著力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南南農業合作升級版,通過政策對話、教育培訓、農業科技合作,推動全球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要緊緊圍繞世界農業綠色發展,在主要學科領域匯聚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人才隊伍,在全球視野下開展研究和對話,跟蹤和引領世界未來農業發展的學術前沿,創造影響世界的學術成果,培養活躍在各種國際舞臺的領軍人才,為人類的營養健康事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