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逝世

      發布時間:2022-12-16 16:4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12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我國光纖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趙梓森,因病醫治無效,于今天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1歲。

        和今天動輒百萬千萬元投入采購科研設備相比,他在單位廁所旁的清洗室里,搭建起簡易實驗室,利用一臺破舊機床、幾盤電爐、幾只燒瓶,靠“土法創新”拉出我國第一根實用型石英光纖。

        1932年2月,趙梓森出生在上海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父親是百貨公司的售貨員,母親靠做縫紉活、銷售小商品貼補家用。

        兒時,兄妹八人,家中負擔沉重。年少愛玩的日子里,買不起玩具,趙梓森就想方設法自己制作。

        比如看到別人有玩具飛機,而自己的零花錢不夠,他就動手自制。膠水貴,他就買丙酮和廢棄的乒乓球殼融合來制作膠水;買不起螺旋槳,就找來木塊自己削;把竹子劈開削細成竹絲,彎起來再糊上紙,做成機體。

        看似“小打小鬧”的發明創造,讓趙梓森的數理化成績非常優秀,“制取氫氣,就涉及化學問題;做模型飛機,不懂幾何就不行;做小馬達,更離不開物理。”

        十多歲時,趙梓森帶著弟弟嘗試組裝礦石收音機,買不起半導體,就把礦石敲碎后用火加溫使銅氧化,自制檢波氧化銅,然后釘上彈簧指針,裝上耳機,然而當他們興高采烈地爬到屋頂去檢測時,卻沒有收到任何信號——原來,能檢波的是氧化亞銅半導體。

        彼時青春少年無法想象,半個世紀后,自己憑借創新讓千家萬戶用手機就可以實現千萬里的通話,成為“中國光纖之父”。

        初中化學老師龔叔云的激勵,同樣影響這位“中國光纖之父”終身。因為欣賞他勤動手、愛鉆研的好品質,龔老師曾專門寫信鼓勵已經讀高中的趙梓森。信中那句“你以后一定會成為科學家”的話語,無數次縈繞在追夢少年的心頭。

        經年之后回首,他曾感慨,正是中學時代重視培養動手能力,為后來廁所旁的簡易實驗室里拉出中國第一根實用型光纖,“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年少時制作礦石收音機、航模飛機、小馬達的經歷,盡管常有失敗,但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興趣,培養了創造能力。而為了興趣的他,放棄名牌大學的錄取機會,兩度高考,只因為“學不適合我的專業,將來工作了也不會做出成績”。

        大學畢業后,趙梓森被分配到武漢電信學校(武漢市郵電科學研究院的前身)做了一名中專教師。

        領導見他喜歡科研,把學校3個實驗室交給他負責。整天泡在實驗室里的他如魚得水,樂此不疲。

        趙梓森的同學中流傳著一個“4年和40年”的故事。

        在一次上海交大的同班同學聚會上,有位學習成績一直排在他前列的同學驚訝于趙梓森院士的成就——畢竟大學里通信知識教得少,趙梓森又沒讀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一所中專工作。

        “你學4年大學有什么用啊?我是40年天天都在學。”他就此解密,一個能夠有所成就的人,并不是只靠大學的4年來學習,而是在工作后堅持不斷地學習。“只要你有本事,中國正在建設階段,不怕英雄無用武之地。”

        趙梓森曾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當時一起到學校的年輕老師,很多覺得在中專教書很容易,平時都在打牌、下象棋,但自己每天晚上在家里一學就是幾個小時。

        是什么力量促使自己40年如一日堅持學習鉆研?趙梓森當時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興趣”。

        中學時代鍛煉了動手能力,畢業后堅持學習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猶如齊飛的“兩翼”,很快就助推趙梓森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1969年國家郵電部將立項研究多年而長期鮮有突破的“大氣激光通信項目”項目轉給武漢郵電學校。

        項目緊急,而實驗所需的重要設備平行光管要一年以后才能到貨。趙梓森從小練就的“土法上馬”大顯身手,他采用太陽光做平行光源來代替平行光管進行校正,僅用兩天就突破了。

        一年多工夫,項目組的大氣傳輸光通信距離從8米飛躍到10千米。當大家欣喜萬分時,趙梓森卻很淡定,大氣傳輸光通信技術受天氣影響大,一旦碰上雨、雪、霧等天氣,就無法完成通信,“總不可能下雨下雪時,老百姓不打電話吧”。

        他意識到,搞大氣傳輸光通信就是走死胡同,必須尋求新的方法。

        1972年年底,趙梓森從一本外國雜志上看到美國正在研究“光纖通信”——利用玻璃絲進行通信。他在湖北省圖書館翻閱大量資料后,了解到美英等發達國家已經在研發光纖通信技術,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他敏銳地意識到,用玻璃絲搞通信,可能會引起一場通信技術的革命。

        今天人們習以為常的光纖,在當時很多專家看來都是“天方夜譚”。認準的事自己干,趙梓森團隊在單位廁所旁的清洗室里搭建了一個簡易實驗室開始研制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后,1976年3月,趙梓森團隊拉出一根7米的玻璃細絲,這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

        1979年,中國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的低損耗光纖面世。三年后,中國老百姓真正開始用光纖打電話。

        趙梓森創立出我國光纖通信技術方案,他作為技術帶頭人的武漢郵科院,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光纜通信工程和連通全國的光纖通信線路,為我國光纖通信在高新技術中成為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作出了杰出貢獻,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他還是“中國光谷”的主要倡導者,更是“中國光谷”的推動者。

        到2018年,武漢郵科院研發的光纖,一根可實現67.5億對人同時通話。中國在光通信技術領域成為美國、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技術強國,市場占有額達到全世界一半以上。

        “初中之前小孩子不玩,創造能力就沒了。”趙梓森曾鼓勵時下的初中生要多玩,不是普通的玩游戲,而是像自己當年那樣玩航模、做收音機,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創造、去創新,不斷碰到問題,不斷去解決問題。

        趙梓森也曾注意到,今天青少年所處的時代環境不一樣了,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都愿意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但是另外一面,可能給孩子的東西都是一個很好的成品,不需要再去做礦石收音機,也不需要再去做模型,“鍛煉、磨煉的機會少了”。

        自己最初搗鼓光纖時,也曾被人譏諷“異想天開”,這讓趙梓森篤定,“發燒友”式的實踐適合搞創新,就在于背后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個人看法,有時還需要奇思異想。“一旦迷戀,廢寢忘食。”

        而今,那個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發燒友”式創新的老人遠行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国产视频| 年轻的嫂子在线线观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手机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中文在线天堂网| 夜恋全部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tubesex69|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美女让男人捅爽|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 亚洲国产最大av| 天堂а√在线地址|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凤凰福利 |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亚洲人成电影院| 波多野结衣和乡下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日本高清xxxx|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国产福利你懂的|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最好看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图片|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