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強化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張泉、田曉航、宋晨
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社區、農村是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如何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保障?如何更好發揮家庭醫生、鄉村醫生的作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相關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摸清底數 強化重點人群服務保障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要強化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和服務保障,及時提供咨詢指導。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說,要摸清重點人群的底數并進行分類管理。他介紹,我國已于近日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特別是合并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以及腫瘤放化療、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并對高齡患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類分級服務,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冠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方案》,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根據患基礎疾病情況、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感染后風險程度等,區分一般人群、次重點人群、重點人群,對不同類別人群提供分級健康服務。
加強發熱門診設置 筑牢基層首診第一道防線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門診)的建設,是落實預檢分診、開展分級分類救治、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聶春雷介紹,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成發熱診室(門診)1.94萬個,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45%,此外,建設具有預檢分診功能的發熱哨點2.2萬個。
聶春雷介紹,一些地方的基層發熱診室(門診)已經在發揮較好作用。比如,浙江省基層開設的發熱診室(門診)已達1200多個,基本覆蓋城鄉基層,為患者就近看病就醫提供了方便。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加快推進發熱診室(門診)建設,力爭到2023年3月底覆蓋率提高到90%左右。聶春雷表示,這將有效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發熱患者的接診能力。
他同時強調,要積極發揮醫聯體、醫共體作用,特別是要發揮牽頭醫院的作用,加強對成員單位發熱門診建設運行情況的指導。要統籌醫聯體內的人員調配,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加強對基層的技術支持、培訓,加強指導,還要加強質量控制。
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更好發揮家庭醫生作用
聶春雷表示,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國家不斷調整優化完善防控政策。基層防疫工作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是從過去的早發現、早隔離,重點防感染,向實施分類分級的健康服務和醫療救治轉變。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網底作用更加突出。面對患者就醫需求的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否很好地應對?
聶春雷說,要為基層提供必要的設備條件,特別是要將藥品和抗原檢測試劑盒配備到基層,切實增加基層人力。同時,要切實發揮家庭醫生作用,推進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力爭全覆蓋,確保有需求時能夠聯系到家庭醫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