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恢復向好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國家統計局10月24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三季度增速企穩回升,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三季度,我國GDP為3076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明顯好于二季度,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推動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數據顯示,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6.3%、40.2%和53.5%。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持平,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3%、48.8%和41.9%。
前三季度,農業生產保持平穩,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全國夏糧早稻產量增長0.9%,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秋糧生產有望豐收。林業、畜牧業發展良好;工業生產快速恢復,實體經濟穩步發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同比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2%,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三大需求持續回升,恢復發展后勁增強。消費持續恢復,投資平穩增長,凈出口較快增長。
在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支持下,消費需求總體延續恢復態勢,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逐步鞏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1.3%,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2.4%,拉動GDP增長2.1個百分點。
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效能不斷釋放,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恢復的關鍵作用增強。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7%,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0.2%,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我國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舉措加力提效,外貿呈現較強發展韌性,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7.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高技術行業發展良好,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4.3個百分點,繼續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1-8月份,重點領域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8、2.0和0.7個百分點。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2.5%、33.7%。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克服多重超預期沖擊的不利影響,主要指標恢復回穩,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強調,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狠抓相關政策落實見效,充分釋放政策效能,著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穩物價,擴大有效需求,推改革激活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