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源頭“好”水來
【一線講述】
只為源頭“好”水來
講述人:江蘇省南水北調辦公室建管處處長 問澤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確保水質達標,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運行9年來,江蘇最重視的工作之一。我們日常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每天了解調水沿線各個監測斷面的水質狀況。
回想本世紀初,國家決定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時,東線輸水主干大運河蘇北段,沿線分布著幾十座大大小小的城鎮、成千上萬畝耕地、數不勝數的魚塘。由于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航運污染相互疊加,水污染防治面臨極大挑戰,水質能否達標,成為決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敗的關鍵。
為此,我們細化制定南水北調治污實施方案,籌措資金133億元,分兩輪實施了沿線流域綜合治理、城鎮雨污管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尾水資源化利用和導流等305項治污項目;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開展生態河湖行動,頒布《洪澤湖保護條例》,洪澤湖、駱馬湖全面禁止采砂;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推動產業生態化集聚改造,全面完成596個長江岸線清理整治項目,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100多家,長江自然岸線比例提高到73.2%;打造綠色航運,加強港口、船閘和水上服務區環境整治……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之際,江蘇全部完成東線治污規劃確定的目標;歷年調水實踐中,江蘇境內各考核斷面水質均穩定達標。
保障水質,光靠建治污工程不行,還要持之以恒抓監管。江蘇水網交錯,監管難度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單位通力合作,力保“一渠清水”。
9年間,江蘇總計將55億立方米清潔水源調往省外,緩解北方干渴的同時,也為千年運河全線通水、恢復生機作出貢獻。徐州從“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完成華麗蝶變,曾經的采煤塌陷區賈汪潘安湖成為國家級生態濕地和水利風景區。淮安、宿遷將古黃河、大運河、里運河打造成城區景觀河道,環繞洪澤湖、駱馬湖、白馬湖建設綠色畫廊。
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江蘇牢記總書記囑托,時刻把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放在心上、落到實處。當前,我們正按照國家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全國率先開啟幸福河湖建設。“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景象,正在江蘇大地上鋪展開來。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陳晨、宋喜群、王冰雅、耿建擴、陳元秋、蘇雁、劉已粲、高平、趙嘉偉、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盧增暉、魏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