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安瀾】河南洛陽:挺起中國工業的脊梁
中國青年網洛陽9月16日電(張香麗 記者 王文壇)為首艘國產航母艦載機起降和回收系統研制重要配套產品、連續11次為神舟系列飛船提供逃逸艙系統鍛件、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制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為汕頭海灣隧道項目研制特大直徑15.03米泥水平衡盾構機……屢屢建功國家重大項目的中信重工,彰顯國之重器的初心本色。
9月15日,“黃河安瀾”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河南洛陽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探尋“中國工業的脊梁、重大裝備的搖籃”的高質量發展,感受洛陽裝備制造產業的雄厚實力與強勁動能。
在中信重工裝配車間,一臺超大型直徑11米、長5.4米的礦用半自磨機正在裝配。這是中信重工按照國際標準、國際規范,采用三維參數化設計和智慧工廠智造的高效節能礦業裝備,代表了國際高端礦業裝備的先進水平。
中信重工礦山機器廠副廠長趙繼紅說:“目前這么大的齒輪只有我們能做。由于直徑過大,磨機的翻蓋通常分為四份或多份進行制造。為保證圓形的嚴絲合縫,翻蓋拼接處達到了三分之一頭發絲的精度。”
在中信重工鍛壓車間,世界最大的18500噸油壓機正在鍛造200余噸的石油化工加氫筒體鋼錠鍛件,通紅的鋼錠像面團一樣被鍛造成一個巨型鍛件。
據該廠鍛壓車間業務主管于保寧介紹,這臺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地上高度20米,地下深度7.5米,最大鐓粗力1.85萬噸,整機重達4000多噸。可鍛造600噸的鋼錠、單重450噸的鍛件,鍛件正負誤差不超過2毫米,是全球目前最大最先進的油壓機,被業內譽為“全球自由鍛造王國的皇冠”。
據悉,中信重工始建于1955年,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工企業,被譽為“中國工業的脊梁、重大裝備的搖籃”,形成了國內領先、全球稀缺的高端重型機械加工制造能力,已成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最大的重型裝備企業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