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實招,多舉措打贏“穩就業”攻堅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春季開學以來,上海、北京、吉林、河南等地疫情突發,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造成沖擊。記者從教育部獲悉,這些地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工作,強化使命擔當,積極應對挑戰,創新工作模式,千方百計開拓就業市場,全力促進2022屆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據了解,為了彌補線下校園招聘會全部停滯對畢業生帶來的影響,各地各高校創新工作模式,全力開拓就業渠道,為畢業生順利就業創造條件。
其中,開發優質就業資源,東北師范大學組建用人單位線上邀約專班,從歷年的用人單位數據庫中精選6500家重點單位,堅持每天12個小時不間斷聯系用人單位,搶占就業市場先機。為健全就業市場體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鞏固與拓展就業市場,梳理形成了以國防科技領域和學科特色就業單位為主體的校級Top100、院級Top10核心企業,建立“一對一”對接機制,落實重點企業聯系制度,穩定就業主渠道。做強“云招聘”,華東理工大學啟動校園“云招聘”,第一時間發布《致用人單位的一封信》,引導用人單位通過線上宣講、遠程面試、網上簽約開展校園招聘。
此外,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面對疫情挑戰,各地各高校依托互聯網開展全流程、立體式、個性化、精準化就業服務,確保就業服務“不斷線”。
例如,中國人民大學開展“云上辦理”,校園封閉管理期間開通就業手續電子簽章業務,安排黨員同志駐校值守,設立“7×24小時”全天候就業服務熱線。教師招聘有其特殊的規律,首都師范大學根據學生在求職不同階段的需求精準指導,涵蓋教師招聘的各個環節。復旦大學依托互聯網推動全流程、立體式、個性化就業服務模式,實現就業推薦表制作和打印、就業協議書領取和鑒證、報到證打印、檔案轉遞等手續在線辦理,日均處理學生就業事務70余人次,為畢業生提供網上簽約等全流程就業手續辦理。
據了解,各地各高校堅持把就業指導、就業能力提升與思想教育、價值引領、困難幫扶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突出就業育人實效。
為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北京工業大學立足思政鑄魂,持續開展“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此外,鄭州商學院對家庭經濟困難、求職困難、少數民族等學生,建立了317人的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臺賬,組織多個部門協調聯動、協同發力、包干到人,就業狀況每周更新一次。對因疫情原因無法求職的畢業生,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和幫扶,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就業心態,齊心協力共克就業難關,堅決不落下任何一名學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充分用好“抗疫”這本生動教材,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轉變“慢就業、緩就業”思想,動員學生抓住就業機會。推出特色“職播間”,從政策解讀、崗位輸送、心理輔導等不同維度為畢業生提供幫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