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祖國的花朵向陽而生、樂享童年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這10年:
讓祖國的花朵向陽而生、樂享童年
光明日報記者 任歡
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2004年至今共投入17億元,惠及殘疾孤兒22.3萬人次。
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獨立的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760個,比2010年增加280個。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配備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5.5萬名,村(居)兒童主任66.7萬名。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近10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民政部指導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國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2004年至今共投入17億元,惠及殘疾孤兒22.3萬人次;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配備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5.5萬名,村(居)兒童主任66.7萬名……
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字的背后,映射出各級民政部門的決心與責任。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下,一朵朵祖國的花朵正向陽而生、樂享童年。
為留守兒童等群體撐起一片藍天
2020年,李建紅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那桐鎮那重村的兒童主任。在她心中,兒童主任就要為孩子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南方的夏天,村里的孩子喜歡到河道、水庫、池塘游泳戲水,安全隱患極大。李建紅帶孩子們實地走訪,當孩子們看到池塘旁沒有防護欄時,建議安裝防護欄,“我們把意見反映后,村委會不僅很快給池塘裝了防護欄,還放置了救生圈等急救物品”。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李建紅對此深有感觸。一有時間,她就會組織孩子們開展體育比賽和游戲活動。游戲結束后,孩子們意猶未盡,看著他們的笑臉,李建紅很欣慰。
“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我很自豪。”李建紅說。
以李建紅為代表的兒童主任是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的縮影。基層兒童工作隊伍特別是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工作在一線,直接服務家庭和兒童,是兒童關愛服務在基層落地的關鍵。
2017年,民政部在全國大力推進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特別是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后,各地加快建立基層兒童工作隊伍。2019年,民政部牽頭組織編寫《兒童督導員工作指南》(指導版)和《兒童主任工作指南》(指導版),進一步提升基層兒童工作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配備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5.5萬名,村(居)兒童主任66.7萬名。他們既做孩子們的“媽媽”,也做孩子們的朋友,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關愛兒童就是守護未來。
近年來,湖南普遍建立以專業社工服務為支持,以個人—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等為著力點的“1+N”精準服務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系:在株洲市,對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的關愛服務由“1名社工+1名志愿者+1位老師+1名兒童主任+1位監護照料人”共同完成;在懷化市,由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民政局)聯動社會組織、兒童主任等建立臨時幫扶小組,確保疫情期間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得到妥善照料。
10年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持續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并推動勞動密集型企業助力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關愛服務工作。會同國資委連續5年指導中國建筑集團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百場宣講進工地”活動,累計參與活動人數超過900萬。
“今后,我們將構建以地市和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為陣地,以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以及專業社會工作者為主要工作力量,以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社會組織、志愿者、愛心人士為重要補充的關愛保護工作網絡,讓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享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民政部兒童福利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2021年8月,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孤殘兒童郭某的遺棄案件,成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后,安徽第一例由民政部門報案、司法機關追責的未成年人保護案件。
2017年11月,郭某被父母遺棄,后被有關部門送至定遠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政府部門多次與郭某父母溝通,但他們拒不履行監護責任。2021年3月,定遠縣民政部門作為郭某的臨時監護人,依法遞交刑事控告狀和報案材料,追究郭某培、周某然遺棄罪。經審理,定遠縣人民法院判決郭某培、周某然犯遺棄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判決撤銷郭某培、周某然對郭某的監護資格,指定縣民政局為郭某的監護人。
“此案說明民政部門不再局限于為陷入監護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教育等救助,而是牽頭凝聚‘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合力,共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民政部兒童福利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制度為綱,綱舉則目張。
2014年,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建立未成年人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2017年,民政部研究編制《受監護侵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指引》,指導各地民政部門依法規范開展受監護侵害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2020年,民政部提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救助保護工作方案》,疫情期間全國排查共有15個省份發現報告并救助保護了393名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
10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兒童權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針對兒童的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打擊。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得到法律機構援助共計120497人次,比2010年增加32967人次。
守護未成年人,就是守護祖國的未來。
2022年6月16日,由民政部兒童福利司主辦的“地鐵有愛,伴你同行”宣傳活動分別在北京地鐵6號線和15號線啟動,全國首批6輛未成年人保護主題地鐵列車正式發車。活動分別設置了家庭保護車廂、學校保護車廂、社會保護車廂、網絡保護車廂、政府保護車廂、司法保護車廂。每個車廂聚焦一個宣傳主題,讓群眾不斷提升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意識。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一年來,頂層制度規劃不斷完善,家庭保護措施有效落實,學校保護更加全面深入,網絡保護工作扎實開展,政府保護工作不斷夯實,司法保護工作不斷加強,社會保護工作有序開展,全社會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氛圍顯著增強。”民政部兒童福利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兒童福利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兒童福利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10年來,各級民政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孤兒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完善孤兒保障政策和工作體制機制,扎實做好孤兒保障工作。
走進陜西省寶雞市兒童福利院兒童家庭養育綜合樓,家庭養育模式房、集中養育室等特色養育教育設施齊全,180多名孤棄兒童或圍在“父母”身邊嬉戲,或在老師、護理員的帶領下進行學習和訓練。
據福利院辦公室主任許旋介紹,福利院還升級院內衛生所,建立了二級專科康復醫院,兒童足不出戶就能就醫;成立渭濱區培智教育中心分校,42名兒童有了學籍。福利院養育模式從原來以養為主,發展到養、治、教、康、置結合。
為呵護兒童健康成長,民政部先后出臺《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特別是2021年5月,民政部等14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面完成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獨立的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760個,比2010年增加280個;機構共有床位10.1萬張,比2010年增加4.5萬張。
10年來,兒童福利工作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提高保障標準,豐富保障內容,提升服務水平,服務對象由孤殘兒童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拓展,服務內容由單純物質供給為主向物質加精神服務邁進,兒童福利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集中養育孤兒平均保障標準達每人每月1697.4元;社會散居孤兒平均保障標準達每人每月1257.2元,遠高于其他困難群體保障標準。
——2004年,民政部啟動“明天計劃”項目,對0-18歲且具有手術適應癥的孤殘兒童進行手術康復治療。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17億元,近22.3萬人次殘疾孤兒得到了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
——實施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建立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2011年以來,全國共有126.6萬人次0—6歲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救助服務。
…………
十年春秋,碩果累累。童真的笑臉,是最迷人的畫卷。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兒童福利工作飽含著黨中央的關懷、民政人的深情。當前,兒童福利保障對象已從孤兒拓展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兒童福利保障內容已從基本生活保障拓展到康復、醫療、教育等綜合保障,這些多層面的政策措施,必將成為兒童健康成長的堅強后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