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地產業充分融合 互補互惠激發活力
原標題:油地“一盤棋” 煥發新活力
山東東營,勝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工藝研究院的國家工程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在一臺多功能試驗機上進行技術試驗。
“試驗能對井下工具的循環、旋轉、加壓等過程進行物理模擬,實時檢測工具的工作狀態并采集相關數據。”鉆井工藝研究院首席專家孫浩玉介紹,這是院里和威飛海洋公司合作開展的“天然氣水合物勘探船載在線檢測技術”項目。“3年內,將對海洋新能源鉆探開采裝備等3個方向10余個項目進行聯合攻關,徹底擺脫關鍵技術被國外‘卡脖子’。”
這次聯合攻關,是東營市東營區開展油地深度融合、推進協同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東營緣油而建,因油而興,如何借油變強,讓油田產業資源就地發展、油田創新成果順利轉化?近年來,東營積極搭建油地人才與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蹚出一條油地“一盤棋”的發展新路子。
油地產業充分融合,互補互惠激發活力。一手建平臺,德仕全球油服生產中心打造的“大數據+石油增產核心技術”油服平臺,幫助油田年均增產權益油近40萬噸;瑞機全球油氣能源閑置設備互聯網交易與共享服務平臺,成為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一手拓市場,油地攜手招商,實現23個油田項目、19個油田企業落戶地方。此外,建立油地雙向選派掛職機制,為油地產業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不只是產業協同,油地融合正向城市發展的脈絡深處延伸,助力城市“舊貌換新顏”。去年,東營區與勝利油田簽訂《油地融合發展框架協議》,雙方在民生改善、城市建設、人才交流、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達成了共識,明確了17項重點推進事項。
3年來,東營區將18個地方城市社區和85個油田小區調整為64個城市社區,將油田的小區物業、安全生產等工作網格整合為308個基礎網格,勝利油田174個小區近50萬居民由“單位人”轉變為“社區人”。
“通過對移交的社區服務用房進行改造提升,讓居民活動有場地、生活更便利。”東營區油地校融合發展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陳吉強介紹,東營區投資329億元實施重點城建工程,補齊1042項基礎短板,改造57萬平方米工業廠區片區、43個內澇嚴重小區,讓廣大居民共享油地融合發展帶來的福祉。
“我們將以油地融合框架協議為基點,進一步深化產業共育、科技共享、人才共用、城市共建、社會共治。支持地方企業與油田共拓新能源‘藍海’,推進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戰略合作,凝聚起油地共建共治的強大合力。”東營市副市長、東營區委書記茍宏水說。(顧仲陽 齊 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