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
光明日報北京6月10日電(光明網記者靳鈴涵、王媛)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時代風采和永久魅力,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文化強國”光明日報協同推廣平臺承辦的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推選結果正式公布。
10位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分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卓舞(瓊結久河卓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尼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朱氏婦科療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朱南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齊·寶力高,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許曉明,短視頻制作者、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大使李子柒,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邱春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湖北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何祚歡,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陳勤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金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韓再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冠麗等20人被推選為2021“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參與此次活動評審的清華大學教授陳岸瑛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成為非遺界的一件盛事,受到全社會關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是非遺傳承者、研究者、管理者和傳播者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目標。“中國非遺年度人物”評選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綜合專家、民眾和政府部門各方意見,推選出本年度最具代表性、示范性的人物,對參與非遺傳承保護的所有人都是一種激勵。“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同時也是對非遺的再次傳播,有助于激發非遺創新創造、融入當代生活的活力。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活動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經過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的嚴格評議,綜合網友投票,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并最終產生10位能代表當前我國非遺保護發展成績的標志性人物。
光明日報、光明網也將繼續通過數字科技和新媒體等全媒體手段持續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傳播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非遺保護意識,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