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如果法網沒有納達爾
新華社巴黎6月5日電 隨筆:如果法網沒有納達爾
新華社記者肖亞卓
如果法網沒有納達爾怎么辦?——我的腦子里突然蹦出來這個問題是在女單決賽日上午采訪美國網球傳奇人物比利·簡·金時。
金原本是在談論網球比賽的賽制問題,她拋出來一個觀點,認為即便是大滿貫的男單比賽,也應該采取三盤兩勝制。理由很簡單——延長運動員的職業生涯。
“我想看到那些年長的運動員盡可能打得久一點。比如納達爾,你們難道想看到他停下來嗎?反正我希望永遠能在這里看到他,”這位女子網球聯合會(WTA)的創始人說。
這讓我突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想法,如果法網沒有納達爾會怎樣?我來到場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幾名來觀賽的球迷以及賽場工作人員。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簡直不敢想象”“那還是法網嗎”“那我們就失去了一位GOAT”……
來到羅蘭·加洛斯,從組織者到觀眾、從網壇名宿到后起之秀,所有人都把納達爾當做這里的一個標志。似乎只要提起法網,這位西班牙人的名字就永遠被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納達爾確實用自己近乎20年的努力給這項賽事打上了深深的個人烙印——115場比賽112場勝利,14次進決賽14次奪冠,男子網壇從未有一名選手在一項賽事中有如此強的統治力。
所有人都知道,這里的人們對納達爾的喜愛。但只有真正來過一次,才能感受到這一份感情有多深——
無論對手是誰,納達爾都能得到場上觀眾近乎一邊倒的支持。
無論比賽進行到多晚,有納達爾的新聞發布會幾乎總是爆滿。
無論是輸是贏,他都是那個牽動所有人心情的“紅土之王”。
今年的女單冠軍斯維亞特克就是納達爾的“小迷妹”。去年法網的半決賽,納達爾輸給了老對手焦科維奇,當時20歲的斯維亞特克在房間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在酒店吃早餐時,斯維亞特克碰到了納達爾便向其說起來自己昨晚的悲傷故事,結果是這位偶像反過來安慰她,“比賽嘛,不就是有輸有贏”。
本屆法網,納達爾在四分之一決賽中再次對決焦科維奇,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苦戰,納達爾勝出,向自己的第22個大滿貫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場比賽結束時已是凌晨,但賽場上依然有大量的球迷守候在那里與納達爾共同慶祝勝利。由于夜晚氣溫驟降,許多觀眾在看臺上已經凍得瑟瑟發抖,納達爾接過話筒用法語向觀眾連續說了五聲“謝謝”。
那一刻,掌聲和歡呼聲響徹羅蘭·加洛斯的夜空。
男單決賽的這天下午,現場的媒體突然傳起了一個小道消息——納達爾有可能在決賽后宣布直接退役。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屆法網納達爾一直是打著封閉在比賽,用他自己的話說,腳傷的傷病已經把他“逼到了極限”。但因為這里是法網,所以他希望自己無論如何要再試一次,然后他做到了。
也許是為了趕緊澄清所謂的退役傳聞,在當天的頒獎儀式上,納達爾動情地說道:“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但我一定會竭盡全力繼續戰斗下去。”
現場觀眾如釋重負。
關于納達爾與法網的關系,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條評論讓我很受觸動——這就像是一場奇妙的愛情故事,納達爾來到這里趕赴與羅蘭·加洛斯一年一度的約會,順便參加比賽,拿個冠軍。
對了,關于那個問題——如果法網沒有納達爾會怎樣?還有一個答案讓我印象深刻。
“哦,你可千萬別這怎么說,快二十年了。從我上高中時起,我每年都來這里看他的比賽。如果沒有納達爾,我都想象不到還有誰會成為我來這里的動力!”38歲的德魯安說。
德魯安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回答這個問題時,他正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在球場外的廣場上看著大屏幕放著納達爾的決賽。
呂克,他6歲的小兒子在一旁接過了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納達爾,我們還有阿爾卡拉斯”。父親德魯安聽完在一旁哈哈大笑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