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獼猴桃連著老鄭和僜人
中國西藏網訊 翻過海拔4900米的德姆拉山口,去往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的路,開始一路蜿蜒,直到抵達平均海拔1600米的下察隅鎮。
來到下察隅鎮夏尼村獼猴桃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將新采摘下來的獼猴桃挑選、包裝。不遠處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藤蔓爬滿支架,顆顆碩大的獼猴桃垂掛綠葉間。此時,夏尼村村民雄偉龍的電話也響個不停。秋分已過,獼猴桃大量上市,他接到了許多訂購電話。
圖為下察隅鎮夏尼村獼猴桃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包裝獼猴桃 攝影:王媛媛
圖為下察隅鎮夏尼村僜人婦女正在采摘獼猴桃(資料圖)圖片由雄偉龍提供
8年前,獼猴桃對于夏尼村的僜人們來說還是個新鮮事。在林芝市察隅縣興農獼猴桃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天成的帶領下,村民們將原來的玉米地種上了獼猴桃,株株獼猴桃樹碩果累累,鼓了他們的荷包,也讓他們收獲了與“外鄉人”鄭天成的友誼。
2001年,鄭天成來到西藏自治區尋找商機。“我發現察隅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合種獼猴桃,就決定留下來,在這里干。很快就成功了,又很快失敗了。”
“折騰了近10年,沒干別的,整天都待在地里。”2012年,鄭天成總結經驗重新開始,承包了夏尼村23畝獼猴桃基地,從事獼猴桃產業經營。因為獼猴桃種得遠近聞名,大家都稱鄭天成為“老鄭”。
彼時,種慣了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夏尼村人對種獼猴桃并不看好,但村民雄偉龍不這么看。“老鄭說把獼猴桃種好了,絕對會超過種玉米的收益。我就想賭一把,就跟著一起種了。”
2012年春節剛過,雄偉龍家的兩畝地就種上了獼猴桃。“苗子是老鄭提供的,如何管理也是他手把手的教。”雄偉龍記得很清楚,第三年,獼猴桃結果了,密密麻麻地掛滿枝頭。“一斤賣三四十元,不到一個星期就賣完了。”
村民們看到雄偉龍家的獼猴桃賣得好,也陸續開始種植獼猴桃,并得到老鄭的支持。雄偉龍也將自家的獼猴桃種植擴大規模,增加至10畝。夏尼村種植獼猴桃的人多了,老鄭也將他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輻射到京東村、松古村等村落。
土地從村民手中流轉,收取租金的同時,村民們再通過務工、分紅等方式增收。老鄭說,獼猴桃種植基地年提供村民就業崗位上萬人次。村民們的工資根據除草、修枝、摘果、套袋等工種的不同,最低的每人每天160元,最高的每人每天200元。“每年帶動群眾增收在300萬元以上。”
圖為下察隅鎮夏尼村獼猴桃種植基地的種獼猴桃的老鄭 攝影:王媛媛
圖為下察隅鎮夏尼村獼猴桃種植基地的獼猴桃 攝影:王媛媛
圖為老鄭的妻子在下察隅鎮夏尼村獼猴桃種植基地采摘獼猴桃 攝影:王淑
2018年,“察隅獼猴桃”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老鄭和他的僜人兄弟們種植的獼猴桃也越走越遠。察隅縣已有6個村發展了獼猴桃產業,總規模達到2352畝,其中僜人聚居村種植規模就達到了1440畝,直接帶動6個村281戶1456人“不離鄉不離土”參與產業發展。
對于雄偉龍來說,這是“賭對了”,只要人勤快,沒什么干不了。對于老鄭來說,察隅獼猴桃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明年他的獼猴桃產量可以達到100多萬斤,他想將獼猴桃銷售得更遠,讓大家都因為這顆顆獼猴桃,走上致富路。(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扎囊縣大力推廣青飼玉米種植,助力農牧民増收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扎囊縣積極調整侁化種植業產業結構,從牲畜產業化入手,培育種植飼料草,為農牧民群眾增收固本強基、助力農牧民増收。 [詳細] -
拉薩凈土產業集團在林周縣舉行有機青稞種植收購示范項目簽約啟動儀式
4月23日,拉薩凈土產業集團在林周縣舉行有機青稞種植收購示范項目簽約啟動儀式。 [詳細] -
西藏日喀則白朗縣電商崛起 看蔬菜種植如何助農牧民脫貧致富
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當下,西藏各級村鎮也積極搭乘電商這列“致富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