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绷暯娇倳浿赋觯骸耙惑w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毙聲r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著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穩定隊伍、提升素質、回歸主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鼓勵發展各類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模式,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就要通過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充分發揮各地資源比較優勢,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要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鄉村特色產業。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生態低碳農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鄉村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地方。要總結好運用好浙江“千萬工程”好做法好經驗,堅持先規劃后建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廣大農民不僅物質富足,而且精神富有。
?。ㄗ髡邽橘F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消除就業歧視 實現平等就業
平等就業能夠有效促進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消除就業歧視是實現平等就業的重要內容。女性會在懷孕、生產及哺乳階段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加大了用人單位雇用女性的成本,加劇了性別歧視。[詳細] -
連平:多管齊下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2023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呈現整體回暖態勢,但消費增長尚未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要想在短期內通過提高收入促進消費,要多管齊下推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 [詳細] -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安排,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為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貢獻力量。[詳細] -
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列入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