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在應對“三重壓力”下,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主動作為,持續夯實創新基礎,以創新鏈產業鏈完整性和韌性應對全球變局的不確定性,在更大范圍更大力度拓展開放創新合作網絡,強化高端產業創新引領,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在更高能級上深化分工合作,在科技創新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中展現長三角的擔當,在建設體系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貢獻長三角的最長板,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三角區域擁有一批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承擔著提升國家科技基礎能力、體系化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任。長三角區域深刻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從國家發展全局高度,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開展前沿交叉研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攜手建設國家知識創新先導區、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樣板區和全國未來技術與產業新賽道培育試驗區,在國家戰略性前沿性引領性技術研發、關鍵性共性產業技術產業化、產生真正高質量的底座技術、根技術與變革性前沿技術等方面持續努力,建立自主優勢,提升國家知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在體系化打造樹立長三角形象的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上展現新作為。
上海張江和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基礎研究,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區域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引領,推動多學科交叉,整合物理、化學、材料、生物、信息和地學等多學科研究力量,將之江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等納入國家實驗室基地建設序列,發揮協同效應,推動重大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系統集成創新,形成由以自由探索為導向的學科實驗室、以重大任務為導向的省部級實驗室、以重大產出為導向的國家級實驗室組成的卓越創新體系。
站在新起點上,需要進一步明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目標和路徑,需要思考如何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從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邁向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現代化強國的精彩趕超過程中,長三角區域可以貢獻什么樣的率先實現現代化的智慧。
進入新階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肩負起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經驗的新使命。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新空間,從而實現區域的整體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更高“協同發展階段”轉變。三省一市要各揚所長,拉長長板,貢獻長板,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在錯位發展中把各自優勢變為整體優勢。在發展路徑層面,長三角區域應該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探路者、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格局的探路者和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探路者;在發展目標層面,長三角區域應該成為原始創新動力源、現代化發展先行區、融合創新示范區、開放創新引領區。長三角區域發展也到了更大力度統籌區域創新政策體系,重塑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的階段。要進一步構建新型的互利合作協同發展模式和區域互利共贏協作新機制,在更高能級上為建設體系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貢獻更多長三角智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 孔令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在上海浦東,看長三角技術創新如何跨越“死亡之谷”
其中,總部位于上海張江科學城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世界觀察長三角科學技術轉化的絕佳“窗口”。在這塊試驗田上,不少創新策略被提出并實踐,比如“撥投結合”方式支持引領性、顛覆性技術項目。[詳細] -
抓住先機發展數字經濟
上海市青浦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打造“長三角數字干線”為牽引,帶動區域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詳細] -
助燃城市群發動機,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將在下列方面進一步發力。是大力推動中心城市群的發展(軌交一體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