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05 08:31:00 經濟日報

        2014年2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決策。9年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謀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區域經濟整體實力持續增強

        京津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情況如何?

        劉秉鐮(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實現國家戰略與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撐。京津冀地區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比肩而立,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一個區域發展規劃,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將為我國經濟振興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其次,京津冀肩負著“均衡”與“發展”的雙重使命,這既包括南北均衡也包含區域內部的落差平衡問題。北京、天津人均GDP水平全國領先并逐步向發達國家靠近,河北人均GDP水平不到京津的二分之一,同時生態環境問題嚴重,資源約束趨緊。因此,京津冀地區是在區域落差顯著、生態環境脆弱的條件下進行協同發展,既要解決本地特性問題,又肩負著探索解決全國共性問題的先行先試重任。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深化改革,打破傳統的行政分割和“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促使生產要素在更大空間尺度內進行流動和組合,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集約發展新路子,實現對傳統區域發展理論與實踐的關鍵突破和有益補充。從新發展格局角度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幾大特點:一是構筑經濟新高地,即建設與大國地位相稱的世界級經濟中心;二是大尺度空間優化的新樣板,即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三是以增長極為抓手,解決當前經濟增長乏力難題的新突破;四是做好區域協調、縮減區域落差的新嘗試;五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新示范;六是生態修復、“雙碳”減排、集約式發展的新試驗。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9年來,在相關部委和三省市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描繪了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宏偉藍圖,明確了三地功能定位。頂層設計完成后,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實力持續增強。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10萬億元,是2013年的1.8倍。

        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實推進,目前已有20多所北京市屬學校、醫院向京郊轉移,近3000家制造業企業和1000個批發市場、物流中心得到疏解,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9500多家,北京實現了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雄安新區建設全面提速。雄安高鐵站已建成投用,“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對外骨干道路網絡全面建成,啟動區、高鐵站等組團間連接道路建成通車,不僅有利于區域空間結構優化,也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奠定了基礎,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加快在新區落地。

        在協同發展引領下,京津冀三地在交通、民生等諸多領域取得顯著成效。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有序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建成,形成了以“四縱四橫一環”運輸通道為主骨架、多節點、網格狀的區域交通新格局。從產業協同看,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三次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轉變為2022年4.8∶29.6∶65.6。三省市加強科研聯動,北京向天津、河北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的比重由2014年的4.8%上升至2021年的8.1%。三省市立足共享發展成果,共同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政策協調聯動,公共服務一體化逐步實現。

        新發展階段,要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解決更為實質性、關鍵性的問題。一是探索區域經濟新動能轉換與加速發展新路徑,夯實世界級城市群的物質基礎。處理好京津冀地區舊動能與新動能的關系,把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與河北雄厚的產業基礎結合起來,構建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融合發展機制。二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空間優化新樣板。建好“一核、雙城、三軸”,在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的同時,啟動京津都市連綿帶建設,加快京津同城化發展。發揮京津中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多中心空間結構優化高質量軸帶布局,加快滄州、廊坊、武清等區域節點城市建設。培育次級中心城市、三級中心城市等,構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體系。三是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以《綱要》為引領,著力提高中心城市輻射力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力,通過釋放經濟動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優化空間格局增強區域整體實力,走出一條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新路徑。

        產業協同從“探索”走向“深入”

        產業協同是最大的協同,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進展如何?

        李平(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理事長):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自此京津冀開啟“一核兩翼”新格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支撐,9年來產業協同躍上了新臺階。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京津冀三次產業結構從2013年的6.2∶35.7∶58.1轉變為2022年的4.8∶29.6∶65.6,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顯著。其中,北京產業結構呈現高精尖特征,202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達83.9%,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均接近三成。天津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2022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占全市制造業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7.3%,占全市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2022年河北三次產業結構為10.4∶40.2∶49.4,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作用突出。

        產業轉移承接向縱深推進。以平臺建設為抓手,京津冀產業轉移加速推進,基本形成了“京津研發、河北制造,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空間布局。天津集中打造將綜合承接平臺和專業承擔平臺相結合的“1+16”承接體系,2022年吸引京冀投資額1989.4億元,引進北京投資新設機構1406家,新落地重大項目318個。河北重點打造“1+5+4+33”重點承接平臺體系,截至2021年末,累計承接京津轉入法人單位2.9萬個、產業活動單位1.1萬個。

        產業互補“鏈動”融合加速。京津冀三地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明確產業分工體系,通過重點產業間互補融合,提高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的融合度和穩固度,形成立足北京、輻射津冀的產業協同集聚區。北京基于研發優勢,重點發展高精尖產業,積極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與裝備等重點產業鏈;天津基于制造優勢,通過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集成電路、車聯網等核心產業鏈;河北圍繞產業鏈現代化,謀劃布局“4+4+3+N”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鋼鐵、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鏈。通過重點產業鏈分工配套和聯動發力,目前三地已實現汽車全產業鏈發展、智能終端產業鏈進一步拓展、新能源裝備產業鏈引領全國,重點產業同頻共振和互補融合讓三地產業協同水平邁上新高度。

        數字經濟成為增長新引擎。隨著數字技術和傳統產業滲透交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動力,助推三地初步形成“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2021年京津冀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占全國的10%左右。2015年至2022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從8719.4億元增加到17330.2億元,占GDP比重超四成;天津計劃到2023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55%;2021年河北數字經濟規模達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占GDP比重達34.4%。三地數字經濟主導地位持續增強,并通過建立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數據樞紐和數字經濟聯盟,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

        創新共同體建設成效顯著。為進一步推動京津冀產業創新格局向更高水平邁進,三地不斷拓展重點領域合作深度,初步建立了定位明確、開放共享、高效協同的創新共同體。首先,深化金融協同發展,建立京津冀投融資協同共享機制,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其次,加快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三地實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資格互認、共享創新平臺資源、共享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等組合拳,為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堅實支撐。再次,加快建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聯手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2014年以來,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100億元,三地共同申報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未來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一要依靠創新驅動,聚焦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領域,圍繞北京創新鏈布局優化津冀產業鏈。二要重視信息技術產業,依托數字經濟驅動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京津冀數字技術協同創新共同體,借助北京在科技創新、數字技術、高端人才上的優勢,推動天津先進制造業進一步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發展,加快賦能河北傳統制造業,提高先進制造業比重。三要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成果協同轉化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和金融體系。

        交通一體化正由“藍圖”變“現實”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情況如何?

        陸化普(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隨著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在支撐京津冀高質量發展方面,交通正發揮其戰略性、引領性、基礎性、服務性作用。

        建立了強有力的協同機制。三省市形成了跨區域、寬領域、多層次的“5+1”協同機制:“5”指五個層面對接機制,即國家層面的交通運輸部京津冀暨雄安新區交通建設協同工作機制、三省市交通運輸部門層面的區域交通一體化聯席會議機制、省直部門層面的交通一體化聯席會議機制、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層面的交通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機制、京津冀毗鄰區域市縣層面的交通一體化工作機制;“1”指一套日常對接機制,即常態化專題會議、應急聯動、聯合執法、信息共享、規范性文件交叉備案等日常協同工作機制。9年來,京津冀三地召開交通運輸部門對接會議70余次,簽署接線協議23份,制定區域協同標準10項。深化交通數據共享,建立交通信息資源共享模式,打通數據傳輸鏈路,拓展數據共享范圍,實現了“兩客一危”、路網運行等4大類10項信息共享。

        持續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在一張藍圖指引下,京津冀三地創新鐵路建設模式,聯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組建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北京方面,京張高鐵、京哈高鐵、京雄城際以及京唐京濱城際等干線鐵路陸續建成投運,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鐵路1.5小時通達,京雄津保“1小時交通圈”已經形成。天津方面,在京津、京滬、津秦、津保等高鐵城際基礎上,新開通京濱城際北段、京唐高鐵,高鐵城際里程達410公里,鐵路總里程1468公里,路網密度全國第一,初步實現了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通達。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鐵路通車里程達8243公里。

        京津冀公路網不斷織補加密。京臺、京昆、京禮、大興國際機場高速等先后建成通車,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天津重點建成津石高速天津西段、唐廊高速(一期)、京秦高速、京臺高速4條高速公路和7條普通國省道接口路,與京冀高速公路接口達16個,普通國省道接口達31個;高速公路里程達1358公里,公路網密度全國第二。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公路里程達20.9萬公里,9年來累計打通拓寬京津“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連通干線公路達47條。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亮點突出。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軌道交通和內外路網建設齊頭并進。軌道交通方面,地鐵6號線西延、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等工程順利完工,市郊鐵路副中心線開通并東延至喬莊東站、西延至良鄉站,已形成“三城軌一市郊”的橫向軌道交通網絡。道路方面,廣渠路東延開通,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及東六環路入地改造工程加快推進,骨干路網格局得到有效完善。交通樞紐方面,東夏園、通馬路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門戶作用不斷強化。二是雄安新區綜合交通規劃樹立了未來交通發展標桿。雄安新區全面制定和推進交通系統與用地深度融合、多種交通方式交通基礎設施與交通服務的一體化方案,對規劃建設綠色交通主導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進行了全面探索。三是一體化交通服務不斷創新。北京開通了平谷到遵化、平谷到興隆等6條省際班線的公交化運營試點;實現了38條公交線路跨市域運營,服務范圍輻射環京10多個縣市;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與全國357個城市實現了互聯互通。四是智慧港口建設取得突破。天津成立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天津市推進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條例》的出臺為天津港注入了強勁發展動力。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建成,2022年吞吐量突破100萬標準箱,隨著“5G+北斗”全天候、全工況、全場景運行模式逐步完善,碼頭生產調度、路徑規劃進一步優化,比傳統碼頭作業效率提高20%以上。

        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定位相比,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繼續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以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多種交通方式無縫換乘,持續完善“軌道上的京津冀”。二是消除交通數據孤島、實現交通信息共享。這是實現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需要在體制機制和頂層設計上創新突破。三是推動交通與國土空間融合發展,從根本上實現土地利用集約節約、交通出行便捷高效,提供世界一流交通服務。四是進一步提高綜合交通體系智能化水平,改變“重建設、輕功能,重硬件、輕軟件”的現狀,切實發揮智能交通系統實時分析診斷和綜合優化決策作用。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持續向好

        生態環境協同是協同發展的底線,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

        賀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生態環境保護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在統一規劃、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方面創新協作體制機制,協同治理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2013年至2014年,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發生大面積灰霾污染,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京津冀是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國務院2013年、2018年先后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京津冀開展了散煤清潔化替代、工業提標改造、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落后產能淘汰等一系列專項治理。通過協同治理,京津冀城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大氣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優良天數增加,空氣質量從“持續向好”向“藍天常現”轉變。

        相較2014年,2022年京津冀二氧化硫(SO_2)年均濃度下降超過80%,細顆粒物(PM_2.5)年均濃度和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數下降均超過60%,可吸入顆粒物(PM_10)和二氧化氮(NO_2)年均濃度分別下降超過50%和40%。其中,北京市PM_2.5年均濃度從2014年8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改善速度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2021年,北京市PM_2.5、SO_2、NO_2、PM_10、CO、O_3(臭氧)六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值首次全部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由于大氣的高流動性,單一城市在區域大氣污染中難以獨善其身,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與區域聯動一體化措施之下京津冀空氣質量的整體提升密不可分。2014年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8席,2022年京津冀城市基本退出后10位,空氣質量改善速度全國領先。

        京津冀地處華北平原,氣候較干燥,人均水資源量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京津冀所處的海河流域水質也明顯差于長江、黃河、珠江流域。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津冀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水環境質量提升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以來,京津冀三地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均動態達到“十四五”國家目標要求,且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

        白洋淀生態修復是京津冀水環境改善的突出案例。白洋淀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包含143個淀泊和3700條溝壕。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氣候干旱導致上游來水減少、淀區工農業用水量增加等原因,白洋淀水位持續下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和雄安新區建設啟動以來,白洋淀建立了多水源補水機制,統籌引黃入冀補淀、南水北調等補水渠道,并通過全面清理補水河道提高輸水效率、保障輸水水質。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位情況,淀區面積由約170平方公里恢復至293平方公里左右。同時,白洋淀全面貫徹實施入淀河流水質管理,通過治理工業和城鎮、鄉村污水,確保入淀河流水質達標。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2021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從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至Ⅲ類,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同比分別下降16.8%、30.4%和16.1%,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生態質量和生態功能也明顯提升。一是生態質量協同改善。京津冀森林覆蓋率逐年穩步提升,總體上升了0.9%。植被生物量增加了6.0%,河北與北京、天津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不同地區之間生態保護力度的協同性加強。跨區域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與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面積增加了52.4%。二是生態系統服務協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是聯系人地關系的橋梁,京津冀固碳功能、水源涵養功能、土壤保持功能均增強,物種棲息地面積整體增加,三地共建共保是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協同提升的關鍵。三是生態安全格局協同保障。“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完成了生態空間劃分,通過劃分生態保護紅線區、生態功能保障區和生態防護修復區,協同保護了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和禁止開發區域,壩上高原風沙防治地區、燕山—太行山山地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地區和環渤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區,以及城市發展地區、平原農業地區和沿海產業發展地區。通過分區差異化管控,有力保障了京津冀一體化生態安全格局。

        在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的同時,京津冀生態保護也面臨諸多挑戰,臭氧污染、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以及城市群內部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存在,跨區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未來需進一步加強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動京津冀水土氣多介質污染綜合防治。同時加強頂層協同規劃,通過構建高效、智能的區域一體化生態環境安全監測和協同管理、決策平臺,保障京津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大学生沙龙室3|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机机对机机120分免费无遮挡 |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麻绳紧缚奴隷女囚|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一区二三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真实处破疼哭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h视频免费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热re99久久国产精品| 啊快捣烂了啦h男男开荤粗漫画 |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 韩国精品福利vip5号房|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老公说我是不是欠g了|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 女网址www女高清中国|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日美女大长腿b|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