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要促進經濟社會的資源節約,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勢必要推動科技的綠色發展,以綠色科技推動經濟社會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
推動經濟社會資源節約、加快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要堅持全局謀劃、戰略布局、科學統籌。
如何全局謀劃?就是要做到資源節約全覆蓋,在規劃資源節約、資源利用、資源可持續循環時做到全面考量,囊括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資源,囊括資源從發掘、利用到結束利用、循環利用全過程。
堅持什么樣的戰略布局?就是要注重經濟社會資源布局的合理性與前瞻性,在布局中突出資源節約重點領域、資源循環利用難點領域,突出抓好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資源節約,不斷完善和逐步提高重點產業、重點產品的能耗、水耗、物耗標準。資源節約的重點難點領域,就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之路的攻關方向,突破資源利用效率等“卡脖子”科技難題,就是為綠色科技拓展前沿領域,為建立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提供實踐方向和動力源泉。
如何科學統籌?就是要做到科學地利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抓住各資源之間、資源與經濟社會、經濟社會與科技創新、科技創新與資源利用之間的關聯性,以綠色科技助推經濟社會加快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以綠色科技的創新為資源循環利用、源頭資源節約與替換提供不竭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人們對經濟、科技之間的內在關系、人與自然的內在關聯的思考也都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對于經濟社會與科技發展的重要性,科技發展不再是單純地與經濟價值掛鉤,而是和人、和自然、和生態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未來我們的科技發展首要考慮的就應當是生態環境,科技發展不能止步于保護環境、修復環境,更要從源頭轉變,以生態優先為原則,促進科技創新全面綠色轉型。
報告指出:“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自然的饋贈,更脫離不了科技的發展,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科技的進步,其最基礎的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人民、服務生活。我們在注重科技創新的同時,更要注重科技創新的方向性問題,要以服務人民、服務綠色經濟、服務低碳生活為準則發展綠色技術,使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趨于減少污染、降低消耗,以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目的。
報告指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資源節約必須從源頭著眼,在資源開始利用之前,就要做好資源利用的預判工作,最大程度地節約資源,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評估工作,《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文件的出臺與實施,極大地推動了科技評價體制機制深化改革。我們應堅定不移地沿著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道路前進,將綠色科技、科技成果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納入科技評價機制,將科技創新是否有利于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作為評判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據,以綠色科技的評價機制倒逼科技創新全面綠色轉型,從創新鏈源頭真正落實國家資源節約戰略。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
-
不斷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其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詳細] -
大力培育使用能打硬仗的攻堅團隊
依托戰略科技力量建制化、體系化組織優勢,發揮好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的創新協同效應,提升創新團隊和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詳細] -
算法法治 科技向善
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境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名稱及備案編號,首批包括30種算法,這些算法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備案系統進行查詢。[詳細] -
科技創新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