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啟動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預計到2025年,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加項目實施。專項培養計劃主要面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面向人才緊缺技術崗位。
現場工程師,也被稱為現場應用工程師(簡稱FAE),是在生產、工程、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上,用科學技術創造性地解決技術應用問題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人才。從市場需求來說,現場工程師一直處于十分短缺的狀態,已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以職業教育為依托,采用中國式新型學徒制,是培育更多現場工程師,解決制造業技能型人才瓶頸的有效途徑。具體實施方法是:項目企業設立現場工程師學徒崗位,校企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基于真實生產任務靈活組織教學,工學交替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這種培養模式,對新型學徒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職業教育中,雖然也實行校企合作,但不少呈現教學與實踐“兩張皮”的格局。其結果,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很多都缺乏實際操作和實踐經驗,不僅解決不了企業對現場工程師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容易造成畢業生失業的問題。
在新模式下,市場需求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得以確立,企業能夠深度介入職業教育之中,從而使職業教育多年強調的“校企合作”得以落實。由于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技術需求設立現場工程師學徒崗位,參與教學方案的設立和執行,新型學徒制的模式有了新的內涵。學員能夠跟隨企業師傅學到實用技術,學成畢業后還能夠順利找到相應工作崗位,就業也有了著落,這反過來又能夠有效激發學員拜師學習的積極性。
這種中國特色新型學徒制的實施,無疑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大發展,進而加快中國式現代化步伐。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
不斷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其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詳細] -
持續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動能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很多跨國企業也把重要生產基地設在中國。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進博會籌備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各方參加進博會的便利度。 [詳細] -
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增強傳統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和信心。[詳細] -
高水平推進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
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