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于穩經濟、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4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系統全面地部署13項舉措,力促外貿保穩提質。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更趨嚴峻復雜,對此要充分認識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重要性,堅持科學判斷,精準施策,通過保通暢、促創新、建市場、抓落實,堅定不移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堅持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外貿是衡量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指標。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既體現在“質”與“量”上,要實現外貿規模更大、質量與效益水平更高,又體現在政策上,推動外貿政策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既要保障進出口規模的基本穩定,又要著力提高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還要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堅持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是我國外貿發展的現實需要。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實現穩步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8萬億元,同比增長9.4%。當前,外貿發展仍面臨一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保穩提質還面臨不少壓力。從國內看,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對出口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物流運輸暢通帶來較大影響。從國際上看,各國疫情反復、地緣沖突不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受阻、海運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都對我國進出口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保持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任務依然艱巨。在此背景下,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堅持推動外貿保穩提質,要辯證地看待“穩”與“質”的關系,做到以穩促質、以質增穩。“保穩”重在抵御沖擊,最大程度降低不確定性對外貿的影響;“提質”重在轉型升級,不斷開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使外貿發展保持強勁動能。二者雖重點不同,但彼此聯系緊密。“保穩”是“提質”的重要基礎,外貿形成規模效應后可以攤薄產業鏈供應鏈等各個環節的成本;“提質”是“保穩”的根本保障,國際貿易競爭根本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外貿提升質量有助于抵御外部沖擊及短期風險。因此,要做到“保穩”與“提質”兩手抓,既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共同服務于對外開放大局。
一方面,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通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事關外貿采購、生產、運輸等關鍵環節。一是要保生產供應。加強外貿企業生產經營保障,解決企業用料、物流、用工難題。二是要保運輸通暢。全力保障物流運輸暢通,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提高作業和通關效率,加強同國際航空航班、貨運班列等的對接與協調,利用好國際運力。三是保產業鏈穩定。進一步深化區域交流合作,支持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在國內梯度轉移。此外,還要積極運用財稅金融手段,加大對外貿企業保險、信貸、融資等方面的支持,尤其要加強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要促進外貿主體、業態、平臺、市場創新發展。“提質”的核心是創新,要鼓勵企業開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低碳貿易。推動跨境電商提質增效是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強政策指導,支持海外倉企業發展,建設智慧物流平臺。同時,既要利用好既有的貿易平臺,探索線上交易新路徑,又要加強外貿平臺建設,特別是要加強進口促進平臺培育建設,不斷提升進出口產品質量。
要看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從國際來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可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從國內來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可有效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形成全球要素資源引力場,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為我國外貿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下,各地各部門正密集出臺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相關舉措,最重要的是加強系統觀念,做好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統籌協調。既要防止局部合理政策疊加后造成政策合成謬誤,也要防止將整體任務簡單一分了之形成分解謬誤。要樹立“一盤棋”意識,加強各地各部門協作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楊路】
-
李平:為外貿主體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稅收是國家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不僅給市場主體帶來信心和活力,也為經濟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動能。 [詳細] -
宋思源:多措并舉推進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同比增長13.3%。[詳細] -
化解跨境電商渠道的“卡脖子”風險
獨立站是指外貿企業建立并開展商品銷售、支付、售后等電商業務的獨立網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