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科技創新振興種業

      發布時間:2022-06-29 08:41:00 經濟日報

        種業事關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種業科技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本期邀請四位專家圍繞種業創新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主持人

        本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綠色技術是種業創新關鍵

        主持人:當前我國種業創新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深入推動我國種業綠色技術創新?

        余欣榮(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創新為增強國家糧食安全能力作出重大基礎性貢獻。同時,要認識到當前種業創新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努力化挑戰為機遇。

        從挑戰來看,首先,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耕地、水資源有限,農業水土資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將成為制約我國糧食生產的剛性約束。其次,我國支持糧食綠色生產的環境條件日益成為硬約束,高質量發展對種業創新提出更高要求。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追求高產出的粗放生產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加快種業科技創新,研發和推廣更多優質高產和環境友好型品種,是當務之急。再次,我國農業勞動人口供給壓力日益增大,解決糧食“誰來種、怎么種”問題,對種業創新提出迫切要求。當前糧食生產勞動力短缺、成本貴問題越來越突出,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進一步調動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必須改進創新,在機械化基礎上,協同推進智能化與良種化,實現智能替代人力。新發展階段,種業創新刻不容緩,要統籌考慮產量質量、資源環境、農業勞動力、國際國內等多方面因素。

        從機遇來看,全面推進種業振興的重大決策,為種業創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國種業科技創新活力空前增強。通過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釋放人才創新活力,探索形成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的制度性框架;組織開展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建立形成政產學研用結合的種業協同創新體系,實現品種創新突破,增強種業發展活力。種業創新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強化,2021年種子企業申請新品種保護數量比5年前增加150%。我國種業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建立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種性安全為核心、以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為支撐、以鼓勵創新為宗旨的綠色品種審定指標體系,大力引導綠色、優質、安全、特色品種培育。

        綠色技術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核心。推動種業綠色技術創新,必須以農業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遵循農業綠色技術發展內在規律,圍繞我國種業科技創新實際,進行科學謀劃、務實推進。

        一是圍繞種業科學重大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開展科學研究。抓準種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和種業產業高質高效綠色發展的技術瓶頸、產品裝備和工程技術,尤其是加強底盤性、原創性、基礎性課題研究。生物育種表型技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理論研究,是種業綠色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也是當今世界前沿性重大科技問題,需要國家重視支持。

        二是全面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深入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加快查清農業種質資源家底,完成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特色地方品種收集力度。完善農業種質資源分類分級保護名錄,確保農業種質資源中長期安全保存。

        三是組織種業綠色技術創新攻關。應把更多綠色基因注入種子生命體中,加快推進綠色性狀突出、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培育。加快種業綠色技術裝備從散裝到組裝再到整裝的跨越。推進種業減損增效、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速種業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和新材料應用,實現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

        四是制定種業綠色技術標準。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標準是基礎支撐。在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及農業綠色技術指導下,組織開展農業各類綠色技術標準,尤其是糧食類綠色標準制定工作。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對農業綠色技術標準化的認識,探索推動種業綠色標準化制度建設。

        我國商業化育種步子快

        主持人:我國種業發展現狀如何,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哪些優勢,還存在哪些短板?

        沈和(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江蘇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種業是農業生產的起點、糧食安全的基石、農業現代化的“生命線”。近年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種業發展決策部署的深入貫徹落實,我國種業迎來戰略轉折期和創新黃金期,種業在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現代化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日趨凸顯。中國人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的種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尤其是種業科技創新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正逐步成為我國種業發展新優勢,為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作出重大基礎性貢獻。

        雖然與種業發展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化育種只有10多年時間,但種業科技創新已形成許多明顯優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種質資源和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已形成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的品種資源。具體而言,已建立由1個長期庫、1個復份庫、10個中期庫、43個種質圃與205個原生境保護點結合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目前,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數量超過52萬份,數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豐富的種質資源為研究農作物起源和進化、種質資源發掘和創新、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重要性狀鑒定評價和種質創新方面擁有雄厚基礎。

        二是種業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已完成多種重要農業生物測序或重測序,克隆一批重要性狀新基因,打破發達國家對基因專利的壟斷。在水稻功能基因組學及基因克隆研究方面國際領先。2008年至2012年,我國與水稻研究相關的高水平論文量約占全球35%,2017年至2019年,該數據已達到73%。

        三是種業前沿技術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在雜種優勢利用、基因組選擇、倍性育種、細胞與染色體工程等方面已占據國際領先地位。

        四是新品種培育取得重要進展,已育成主要農作物新品種2萬余個,實現5次至6次新品種更新換代。

        五是種業科研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農村科技協調人員數量眾多,對推進農作物育種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與世界種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種業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普遍較弱,種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種質資源挖掘能力不足。作為農作物資源大國,深度鑒定評價的種質資源不足10%,基因資源深度挖掘能力亟待加強。二是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不足。國內具有重大育種利用價值的新基因不多,農業生物基礎研究原創能力薄弱。發達國家已進入“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技術”的育種4.0時代,而我國大多還處于雜交選育傳統育種2.0時代。三是前沿技術創新相對落后。基因編輯工具、全基因選擇模型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原創不足。2020年,國家審定玉米品種有800多個,但適宜機收籽粒玉米品種只有10個,僅占1.25%,亟需在品種改良與智能機械化融合上取得突破。四是部分種源嚴重依賴進口。優質、安全、高效的農產品占比不高,重要新品種研制能力待提升,個別產業尚未實現自主可控。例如,白羽肉雞、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食用菌等種源基本依賴進口。五是種業頂層設計有待加強。尚未形成完善的國家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種業創新主體仍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種業企業規模小、研發投入低,尚未形成種質資源、品種創制、種子繁育、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創新鏈條。商業化育種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生物育種創新體系有待完善。

        種業大省創新攻關顯成效

        主持人:江蘇是我國種業大省,近年來在種業發展及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效,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俞衛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研究員):為貫徹落實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我國各種業大省出實招謀新招。例如,成立省種業集團;把現代種業產業列為當地主導產業之一;著力打造種業創新集聚高地;大力引進國內外種業龍頭企業,為全面推進種業振興行動賦能添力。

        江蘇作為農業大省、種業大省,在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中,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持續開展新品種選育攻關,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能力增強。農業種質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江蘇高度重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成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場)22個,認定省級農作物、畜禽(含蠶種)和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圃)75個,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共保存農業動植物資源6.8萬份,占全國的11%,資源總量持續增加。篩選出一批抗病、抗逆、優質特色種質資源,利用效果逐步顯現。

        二是種業創新攻關初顯成效。通過核心育種材料創制、生物育種、多性狀協調改良,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創建抗稻瘟病優良食味水稻定向聚合育種技術體系、小麥誘變育種技術體系,首創甜瓜遠緣雜交誘導胚培養,創新屠宰型黃羽肉雞分子標記輔助選育方法。一批優異新材料創制成功,抗稻瘟病水稻、抗赤霉病小麥、鮮食玉米、特色果蔬、水產類優異種質220余份,持續選育生豬、肉雞等專門化品系20個。一批新品種(系)填補國內空白,草莓、櫻桃番茄新品種打破江蘇部分品種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早熟中果型西瓜新品種“蘇蜜518”、耐低溫黑鯛品系等填補部分品種空白,青蝦新品系“太湖3號”、京海黃羽肉雞等提高了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比例。

        三是種業企業綜合競爭力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間,江蘇種業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兼并重組明顯加快,產業競爭力顯著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提升,全省擁有國家級農作物育繁推一體化企業7家,全國農作物種業50強企業7家,蔬菜種業20強企業2家,共有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2家企業母公司主板上市。種業市場集中度提高,淘汰不規范和不符合條件的經營企業,全省持證種子企業數量下降三分之二。2021年,全省種業企業銷售總額突破55億元,12家種子企業銷售額過億元。企業自主科研投入占收入比重為4.79%,企業商業化育種能力顯著提升。

        江蘇種業發展成績來之不易,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了關鍵支撐,主要經驗做法可以概括為“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工作,制定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現代種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突破性新品種(配套系)培育取得重大進展,培植壯大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創新能力突出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種業企業綜合競爭力和產業規模走在全國前列。根據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結合江蘇實際制定印發江蘇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實施種業“五大工程”。為貫徹落實好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研究制定《江蘇省種業振興行動推進舉措》,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任務分工、工作舉措。

        二是注重整體推進。堅持資源保護與創新攻關相結合,組織實施好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全省種質資源底數,篩選一批抗病、抗逆、優質特色種質資源,推動地方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堅持主體培育和市場保供相結合,全面實施放管服改革,創造寬松環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大種業市場監督力度,堅守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底線。堅持品種創新與產業化開發相結合,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開展主要農產品重大新品種創制工作,選育一批有良好市場化前景、在農業生產領域有較好應用的新品種,推動品種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三是注重協作攻關。圍繞種業“卡脖子”技術和品種,啟動實施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探索建立“政府牽頭引榜、社會公開出榜、能者掛帥揭榜、過程評估驗榜”的工作機制。項目實施以5年為一個周期,實行“一次揭榜立項、分年滾動支持、年度考核評價、經費成果掛鉤”,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重點支持關鍵種質優異基因挖掘、生物育種技術與核心種源攻關等方面。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freesexvideos糟蹋hd|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a级一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床戏无遮挡免费观看网站 | 欧美一级片在线|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草莓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福利第一视频|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打桩机和他宝贝124是哪一对| 五月天综合网站| 欧美高清xxx| 免费观看性欧美一级|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用我的手指来扰乱吧全集在线翻译 |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琪琪色在线播放| 又大又粗又长视频| 谷雨生的视频vk| 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 | 把胡萝卜立着自己坐上去|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 亚洲系列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