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由于自然和歷史因素,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較東中部地區有不小差距。面向未來,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要在傳統基礎設施方面補齊短板,也要在新基建領域積極謀劃、提前布局,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新基建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前提。相較于傳統基建,新基建側重于通過創新資源要素投入來促進邊際產出效率提升,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舉措。推動新基建在西部地區加快落地、更好發展,必將加快西部地區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西部地區整體創新能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動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產業是支撐。新基建將為西部地區匯聚更多人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以新基建為基礎打造的智慧城市,將為人們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工作生活環境,提升西部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完善,將為西部地區承接來自東部地區的高端制造業企業創造條件,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但也要看到,新基建在建設初期就對人才和產業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對西部地區來說,這個階段需要以更優惠的政策、更低的成本作為優勢,推動新基建高質量起步,進而實現新基建與人才、產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加快西部地區新基建建設步伐,需要在“重點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空間梯度格局中謀劃發展,并結合不同城市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推進落實。比如新基建在建設初期應圍繞重點城市展開布局,實現以點帶面的效果。再比如,貴州和廣西盡管區位相近,但兩者各有特點和優勢:貴州的大數據產業有很深積淀,可以依托這方面優勢大力發展大數據中心等;廣西作為西部地區的一個出海口,坐擁優越的交通區位、面向東盟大市場,可以在推進海鐵聯運建設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由此來看,依據自身優勢、面向產業和市場需求,西部地區在新基建領域大有可為,也須大有作為。
加快西部地區新基建建設步伐,離不開新基建投融資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新基建往往對資金投入有更高要求,西部地區在用好財政資金的同時,也需要創新投融資方式方法,比如規范并推動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新基建領域的應用,從政策層面給予更多支持和創新空間。相信隨著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相關創新舉措的持續探索,必將為西部地區發展新基建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新基建為我國西部地區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苦干實干,我們就一定能把新基建打造成推動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賦能產業發展的同時更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實現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
-
發揮好外資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20年來,中國持續推進制度化、法治化與市場化改革開放進程,積極參與推動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貨物貿易國,對外開放各領域取得重大進步。[詳細] -
政策紅利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10月份發布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政策、機制等方面為強化素質教育、充分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支持。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