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面臨新主題、新目標、新形勢和新任務,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準確把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時代背景與實踐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更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面臨新的實踐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面臨全新的實踐要求,必須更加強調發展的全面性和整體性,更加體現黨的根本宗旨和共同富裕本質要求,更加注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更加體現安全發展。
更加強調發展的全面性和整體性。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實踐越來越豐富和復雜,呈現出越來越強的綜合性、動態性和系統性特征,既有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又有各地基于自身需要推出的地方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突出表現在空間尺度范圍的交叉重疊、層次結構的交織滲透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要從系統觀念和全局出發,更加強調發展的全面性和整體性,不僅要全面推動東中西部地區共同發展、共同現代化,還要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推動不同區域之間加強各種形式的合作,合理利用與優化配置要素資源,促進經濟合理分工。
更加體現黨的根本宗旨和共同富裕本質要求。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必須更加體現黨的根本宗旨和共同富裕本質要求,把推動各區域共同實現現代化和共同富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更加自覺主動地解決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推動發展成果由各地區全體人民共享。
更加注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關鍵在于經濟循環暢通無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的空間落實,各地區基于自身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強化優勢互補和分工合作,有利于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
更加體現安全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安全問題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強調要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新發展階段的區域協調發展,也要更加強調安全發展。
推動更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
新發展階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化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一是細化、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實施差別化空間調控政策。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順應空間結構變化趨勢,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分類提高城市化地區發展水平,推動農業生產向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集聚,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等制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準施策。
二是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牽引帶動全國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北京副中心和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推進上中下游協同聯動發展,加強全方位對外開放。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重點領域制度創新、機制對接和規則銜接,推動創新要素、人員、貨物等高效便捷流動,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能級。提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平,提高長三角地區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和輻射帶動全國發展能力。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三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提高精準施策水平,支持各區域板塊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加快重點突破,促進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為重點,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加快打造一批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帶動全國經濟效率整體提升。
四是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激發各地區協調發展內生動力。建立健全區域戰略統籌機制,更好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共同發展。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消除區域市場壁壘,加快破除阻礙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充分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區域合作互助機制,推動重大區域、城市群、流域上下游、省際交界地區探索建立區域合作、共建共享的新機制,優化東西部對口支援區域互助機制,不斷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平。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
曹允春:臨空經濟區成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
在空中絲綢之路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過程中,臨空經濟區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全方位合作提供堅實的空間支撐。[詳細] -
堅持擴大開放 推動合作共贏
2021年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開幕,習近平主席連續第四次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詳細] -
王輝耀:申請加入CPTPP,時間在中國一邊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近日向《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保存方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長奧康納提交了中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的書面信函,標志著中國開啟加入CPTPP之旅。 [詳細] -
區域功能科學定位是重要前提
要完善區域協同創新機制,積極引導北京優質創新資源向外輻射擴散,以創新擴散驅動功能疏解。構建基于自然資源產權化的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生態涵養區流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