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近年來,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給就業工作帶來一定挑戰。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黨中央要求做好“六穩”工作,并把“穩就業”作為做好“六穩”工作的首要目標。這彰顯出做好就業工作、實現就業目標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宏觀調控中的重要地位。
做好就業工作、實現就業目標,不僅要關注就業規模的擴大,還要關注就業質量的提升。目前,社會上對就業質量關注的焦點主要在微觀或中觀層面。比如,關注個體的就業條件、就業環境,包括個體的工作收入、工作環境、發展前景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等;主要通過就業率、薪資水平、專業匹配度、職業期待度、職業發展前景等指標考察某一行業或某一類群體的總體就業質量水平。這些無疑都是正確且有價值的認識和做法,同時還需要樹立宏觀層面的就業質量觀,從宏觀上認識和把握就業問題。
關注就業作為連接供需兩側橋梁的作用。一方面,就業情況直接影響要素收入分配結構和居民收入分配狀況,最終影響社會消費能力和社會總需求。另一方面,就業數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決定了這些行業將有更大的產出和總產品供給。這表明,就業對保持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平衡、促進宏觀經濟健康運行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需要高度關注和充分反映就業連接供需兩側的橋梁作用,并將其作為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出臺相關政策舉措的重要依據。
關注經濟增長與就業質量提升的關系。經濟增長與就業質量提升密切相關。如果經濟增長帶來的就業規模擴大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就業質量及員工工資水平提升,就會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改善居民消費結構,使供給側與需求側更加匹配。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大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則不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
可見,經濟增長帶來什么樣的就業擴大,就業擴大又能引致什么樣的經濟增長,隱含著以高質量就業暢通國民經濟運行、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化解供需錯配的有效途徑。樹立宏觀層面的就業質量觀,構建宏觀層面的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準確反映并處理好經濟增長與就業規模和質量的關系,有利于做好宏觀調控工作、促進形成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大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湖南工商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互聯網平臺企業亟待建立自律機制
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平臺經濟誠信論壇于11月19日在京舉辦。 [詳細] -
提高最低工資可能降低失業率
卡德對勞動經濟學的多個研究領域都有貢獻,特別是在最低工資、收入分配差距、國外移民對遷入地勞動力市場以及就業政策的影響等方面。[詳細] -
用心用情用力,實事方能做實
用力凝聚起全民之力。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這是我們用力的全部方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