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社會有兩個理想,一個理想是小康社會,一個理想是大同社會。小康社會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努力,把各自的蛋糕做大,當然也把大家的蛋糕做大。大同社會的理想是大家一起富裕,食者有雞,居者有屋,幼有所依,老有所養,等等。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蛋糕做大了以后,需要實施相關的分配政策,讓社會中的弱者、幼者、老者和殘疾者不僅能夠脫貧,而且還能過上相對比較富裕的生活。在高效率發展的基礎上,共同富裕的政策促進了公平分配。
對中國來說,現在已經實現了脫貧,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政策上不僅需要繼續把蛋糕做大,同時也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把蛋糕分配好。顯然,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情。
從市場角度來說,企業家能夠在生產和分配兩個方面做好很多事情。比如,在生產方面,企業家在錄用員工時,在不影響生產甚至有利于生產的前提下,照顧一些貧困家庭。企業在培訓的時候,不要忘了給生產技能比較差的員工進行基礎性的和提升性的培訓。在現實中,曾經有企業家專門為貧困家庭的孩子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而且培訓的標準很高,培訓結束后能取得較好的工資收入,一人有工作,全家不僅能脫貧,還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在現實中還有企業家回到貧困的家鄉,根據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情況,投資生產適當的產品,并在外地找到適當的市場,回報家鄉,實現就業三五百人,一下子實現脫貧幾千人。有些企業家與貧困地區結對,提供針對性的扶貧和發展服務。
在分配方面,市場一般來說是著眼于效率,而不是公平。但是,市場發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也會改變分配。比如物流企業規模做大后,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物流網絡,為貧困地區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網絡,從而大大降低貧困地區農戶和小微企業銷售的物流成本。貧困地區之所以能涌現一批“網紅”商品,重要原因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支持。一些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承擔社會責任,支持一些地方的教育、醫療、健康和養老等事業,也能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對政府來說,支持繼續把蛋糕做大,首先是一般性發展政策框架,需要發展市場秩序,需要繼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讓國際國內貿易市場充分發展起來。這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當代世界尤其重要。
其次,繼續做好放管服改革,提升各地的營商環境水平。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市場化的改革其實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簡政放權做得好,行政管理規范化做得好,行政執法服務水平高,政府行為能夠法治化、透明化,政府權力能夠廉潔,那么營商環境就會很好,這個地區就能夠吸引更多企業家來投資發展,本地也能有很多人成長起來成為企業家。浙江政府改革做得好,所以“8個浙江人里面就有1個是老板”,現在是共同富裕的示范區。
第三,需要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比如就區域政策來說,要支持貧困地區的成長,還要支持鄉村振興。在這個方面,如何縮小區域發展水平差別,縮小城鄉差別,是政策的核心目標。與一般性政策框架相結合,欠發達地區和鄉村地區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深化改革,讓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發展的機會和力度,能夠延伸到內地和邊疆地區,以及廣袤的農村地區。
政府實現共同富裕的公平方面的政策,主要是通過再分配的財政政策來實現縮小政策差距的目標。這包括對欠發達地區實施轉移支付,對低收入人群提供低保等措施。
實現共同富裕并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共同富裕需要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級政府的努力,而不僅是政府來努力。政府的核心資源是強制力以及其效率的普遍性。政府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國防和安全,提供發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提供基本的普惠的公共服務,給市場經濟秩序保駕護航,給發展奠定基礎的作用。充分發揮政府的基本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和企業家、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王一鳴: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 [詳細] -
林峰:邁向共同富裕 奮斗目標與核心問題
近來,“共同富裕”成為網絡上的熱搜詞匯,也成為社會討論的重要議題。 [詳細] -
艾四林:全面小康融匯光榮與夢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