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塑造著一個城市與眾不同的歷史底蘊和精神氣質。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強調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堅持守住底線、應留盡留、量力而行原則。如果從文化角度進行解讀,防止大拆大建關鍵是要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防止人為地割斷城市的歷史文脈、阻斷城市的有機生長,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讓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
因此,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應充分注重文化建設,發揮好文化在延續歷史、凝聚價值、優化生活品質和激發經濟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強化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生動記錄著一個城市的歷史演進,承載著一個城市和居民的“鄉愁”。在城市更新中,應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觀念,自覺站在歷史傳承、文脈賡續的高度,對擬實施城市更新的區域開展文物調查評估,不隨意拆除、遷移歷史建筑和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積極樹立應留盡留、系統保護的理念,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老城格局、特色風貌、地域環境,還要傳承好風俗習慣、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應將文化遺產融入到現代城市生活和業態發展中,做好活化利用,彰顯遺產的當代價值。
二是強化文化內涵挖掘和特色營造。老城區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其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記憶,是一個城市最具特色、最有“故事”的地方,也是城市有機生長的邏輯起點。讓城市文脈能存于歷史、活在當下、面向未來,就需要在城市更新中,結合老城文化特質和時代發展要求,對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現代闡釋,提煉出適用古今的共同價值理念與精神追求,找到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之魂”。同時,要將這一點落實到建筑設計、老城美化上,融入到制度創新、社會風尚中,體現在市民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里,讓文化發揮“形塑”與“神塑”作用,彰顯出老城更新中獨特的“精氣神”,防止“千城一面”的同質現象。
三是強化公共文化空間和服務建設。在城市更新中,踐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理念,建議重點推進與人民生活品質直接相關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加速構建起互信互助、共建共享的社區生活共同體,促進社區的和諧與繁榮。核心是以居民文化需求為導向,借助城市更新契機,積極將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內容、多元主體等嵌入到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中,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度與適用性,實現服務“房前屋后、遍地開花”。北京白塔寺社區、重慶南湖社區等老舊社區更新的案例表明,為居民提供便利化、多元化、品質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是提升群眾滿足度和獲得感的重要方式。
四是強化文旅創意與消費業態發展。產業是城市更新和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常而言,老城區歷史積淀較為厚重,人文氛圍較為濃郁,具有滋育和發展創意類產業和文旅消費的良好土壤。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建議積極通過功能性流轉、創意化改造、產業化培育等方式,騰籠換鳥,盤活老舊建筑、廢棄廠房等存量空間,為創意類產業打造理想空間,并大力推動“文化遺產+”、旅游休閑、節慶演藝、數字經濟等新興業態發展,用文化激發老城的產業活力。同時,應順應當前消費向品質化、多元化、場景化、智能化升級的趨勢,重點發展夜間經濟、首店經濟、主題商業等新型消費業態,將老城區打造成一個城市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高品質區域。
-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詳細] -
朱?。簜€人信息保護“法時代”到來了
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該法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詳細] -
優質展會引領外貿創新發展
近年來,中國外貿展會數量持續增長,優質展會面積大幅增加,國際化、專業化、差異化趨勢日趨明顯,已經成為穩外貿、促轉型的重要平臺。展會技術溢出效應明顯,優質展會將助推外貿創新發展。[詳細] -
劉尚希:財政政策離不開體制基礎
討論任何一項政策,都不能脫離于對體制基礎的深刻理解。還有轄區財政責任的問題,主要指省對省域范圍內財政有轄區責任;同樣,市對市域范圍內財政也有責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