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創造了讓世人驚嘆的浦東發展奇跡。30年后,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簡稱《意見》),賦予浦東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使命。在新發展階段,建設浦東引領區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和示范意義。《意見》全面系統性提出了對浦東未來改革開放發展的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面對大國競爭白熱化和全球經貿規則的大變革,為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中國需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意見》要求浦東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推動浦東從要素開放向制度開放全面拓展,更好發揮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試驗田”作用,率先構建高標準國際化經貿規則體系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新興產業層出不窮。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需要瞄準前沿科技,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發性創新。《意見》要求科研工作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集成電路、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布局和建設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在總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實施經驗基礎上,研究在浦東特定區域對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助力建設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
建設全球資源配置的功能高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匯聚全球資金,信息和技術資源,廣聚全球優秀人才。《意見》要求以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積極配置全球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海內外重要投融資平臺,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打造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發展和治理的功能高地。
提高供給質量,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優勢,促進內需提質擴容。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備的現代經濟體系和先進制造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意見》要求著力創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發揮浦東先進制造和貿易航運樞紐優勢,推動消費平臺和流通中心建設。不斷提升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引領帶動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引領消費潮流的風向標,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打造現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樣板。現代城市是國家治理的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場景。城市治理質量的核心內容是反映城市公民需求的滿足程度。《意見》要求推動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率先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與安全”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意見》強調樹牢風險防范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框架,探索與國際金融體系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防范化解安全生產等領域重大風險。(肖漢平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
盤和林:浦東新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7月15日發布。 [詳細] -
人民日報評論員: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標桿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浦東歷經28年開發開放,走出了一條高起點、跨越式、全方位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