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進入后疫情時代,疫苗接種率直接關系到各國經濟復蘇和全球供應鏈是否暢通。
7月12日,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宣布,中國國藥和科興生物分別與“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簽署供應疫苗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兩家企業將于7月起向COVAX提供疫苗,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將有助于緩解目前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疫苗供應短缺現狀,推動疫苗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其中,科興擬通過COVAX提供總量達3.8億劑的新冠疫苗,國藥則將提供1.7億劑疫苗。這意味著,今明兩年內,兩款中國新冠滅活疫苗生產商將向COVAX提供總量達到5.5億劑疫苗。
COVAX疫苗儲備不足,全球疫苗接種極不平衡。一方面是發達國家疫苗接種比例高,而且大量囤積疫苗;另一方面則是不少發展中國家依然望“苗”興嘆,接種率極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許多發達國家似乎正在戰勝新冠大流行,一些發達國家有70%的人接種了疫苗,但在低收入國家,這一數字還不到1%。
在此之前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西方富國承諾,到2022年底,向中低收入國家捐助10億劑疫苗。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全球還面臨著德爾塔變異病毒的新一波流行。因此,只有通過COVAX機制統籌疫苗發放,實現疫苗分配公平,補上疫苗接種率低國家的短板,全球抗疫才能取得最后勝利。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批準緊急使用的疫苗中,西方疫苗占據多數,而且西方對自產疫苗有效率非常自信。歐洲甚至通過“疫苗護照”排斥接種中俄疫苗接種者。因此,西方國家更應快速兌現承諾,向COVAX捐助更多疫苗。這樣才能彰顯西方世界自詡的“全球領導責任”。但G7捐助的10億劑疫苗,顯然更像是“表態正義”。按照古特雷斯的說法,全球需要的疫苗不是10億劑而是百億劑以上。
西方不給力,中國在發力。目前,中國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目前,已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5億多劑新冠疫苗和原液,相當于當前全球總產量六分之一。憑一國之力,擔負百國之責,中國不僅兌現了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而且體現了大國責任意識。
此番國藥和科興兩種中國疫苗與COVAX簽署疫苗供應協議,意味著中國疫苗將繼續充當全球抗疫主力軍。中國抗疫經驗和中國疫苗也將成為后疫情時代的全球標準化方案。雖然西方炒作自己是抗疫的最終勝利者,但美國和歐洲前期抗疫的糟糕表現,以及本國“疫苗優先”的政策,乃至寧愿囤積疫苗也不支持其他國家的做法,凸顯西方在后疫情時代已經失去道德感召力。
COVAX是統籌并公平分配疫苗的全球性機制,該機制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缺乏足夠的疫苗。簡言之,向COVAX高效足量提供WHO認可的疫苗,就是為缺少疫苗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雪中送炭的救援,此舉具有全球抗疫的大局觀。因此,是否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是否給COVAX供應足夠疫苗,可算是考驗各國(尤其是大國)的黃金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國藥和科興兩款被WHO認證疫苗,中國還有十余種疫苗研發中或即將面世。按照現在的疫苗接種速度,到今年年底,中國有望實現80%的全民接種率。這也意味著,中國不僅有望提前實現全民免疫,也有足夠的疫苗技術來應對變異病毒的感染。更要者,中國也有足夠的疫苗產能,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貢獻。
疫苗接種是實現免疫屏障的關鍵。但要指出的是,只有實現全球免疫才能真正實現全球開放,全球經濟才能走出疫情陰霾。否則,就會帶來新的全球不公平。因此,中國向COVAX提供疫苗,也為其他大國提供了范本。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
中國新冠疫苗筑起免疫防線(新論)
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科研攻關成果,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我國生物科技創新的堅實能力。[詳細] -
崔成:實現經濟復蘇,世界要共渡難關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呈低迷復蘇態勢,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認為2021年增長5.2%的預期。[詳細] -
陶文昭:深化認識,做好思想準備
形象地說,中國疫情防控過去是遭遇性的阻擊戰,而往后一段時間里則是常態化的陣地戰。疫情使我們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們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