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當代中國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中國理論經濟學,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主流經濟思想,也是中國改革經驗和發展道路的經濟學表達,在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應該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升華,對新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作出科學的回答。
近日,由西南財經大學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大理論問題研討會在成都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吉林財經大學、西安財經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院校的1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趙德武教授認為,黨的百年征程既是一部矢志求索的理論創新史,也是一部逐夢復興的接續奮斗史,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喜迎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召開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大理論問題研討會,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四川省社科聯黨組成員李澤敏秘書長表示,系統地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大理論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從黨史角度理解中國共產黨經濟理論產生和發展的脈絡,也有助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推動黨的經濟理論創新,更好地指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丁任重教授表示,理論界應當加大力度推進政治經濟學學科的發展和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要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廈門大學原校長助理莊宗明教授在會上作了題為《王亞南<資本論>研究及其對“中國經濟學”的理論探索》的報告。他認為,王亞南作為《資本論》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翻譯者,在探索中國經濟學的道路上體現了三個特點:以《資本論》為指引、突出中國特色和與時俱進,通過王亞南的不懈探索,中國經濟學取得了長足發展。吉林財經大學原校長宋冬林教授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我們要進一步探索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總體內涵與內在要求,著眼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教授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階段(2012-2019)經濟思想發展轉型》為題,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階段經濟思想理論本體化的研究,并對改革階段經濟思想發展轉型的路徑進行了辨析。西南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劉燦教授認為,當代中國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中國理論經濟學,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主流經濟思想,也是中國改革經驗和發展道路的經濟學表達,在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應該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升華,對新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作出科學的回答。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李義平教授作了題為《黨領導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報告,他認為,我們黨最偉大的貢獻之一是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今后,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走深走實,走入尋常百姓家。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任保平教授的發言題目為《從理想到現實:建黨百年來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演進與模式選擇》。他認為,實現國家現代化一直是我黨百年來的崇高理想,我們走的是內生性現代化模式,也就是說,走出了中國現代化的自主道路。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作了題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邏輯理路與實現路徑》的報告,他認為推進共同富裕,一是要著力解決穩定脫貧問題,二是要繼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三是要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四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分配制度,五是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二、政治經濟學研究要立足于中國實踐,揭示中國道路背后的理論邏輯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院長黃少安教授認為,區別于以亞當·斯密為代表人物的古典經濟學,馬克思經濟學體系更加注重研究財富如何分配,而不是財富的源泉,在這一問題上,馬克思的主張對相關理論的形成以及現實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孟捷教授發言題目為《中國共產黨和當代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他認為,中國共產黨是促進有機生產方式變遷的政治領導力量,是肩負著民族偉大復興、帶領人民實現共產主義等使命的政黨。南京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葛揚教授作了題為《改造到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歷史邏輯和理論創新》的報告,他認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這樣才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才能保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激發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動力,推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斷完善。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教授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要立足于中國實踐,努力揭示中國道路背后的理論邏輯,同時,政治經濟學的視野也不能僅局限于國內,還要有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中探討和研究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旭教授認為,要加強黨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全面領導,將新發展理念落實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吉林財經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旭教授在會上詳細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起點、邏輯主線與體系構建。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藝明教授作了題為《財政宏觀調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及其生產力效應》的報告,他從構建財政宏觀調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出發,結合我國財政刺激政策分析了財政宏觀調控的生產力效應。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劉方健教授從十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出發,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經濟思想史進行了梳理和闡釋。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趙峰教授認為,中國共產黨能夠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統一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指導思想的正確性,二是群眾路線優勢,三是組織協調優勢。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敬莉教授作了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自覺性研究——基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比較政治經濟學分析》的報告,她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自覺性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它拓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展現出使命性、包容性、先進性等豐富的內涵。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志江教授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是根據新階段、新矛盾、新目標、新任務而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架構、戰略部署、布局安排等進行創新升級的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進軍創造了良好開局。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沈尤佳副教授作了題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新”在何處?——兼有計劃指導與自由競爭的經濟活動組織方式如何協同》的報告,她認為新型舉國體制“新”在市場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能夠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時,要加強計劃指導與自由競爭的經濟活動組織方式的協同。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韓文龍副教授以《中國共產黨百年農地產權制度演進的歷程與經驗》為主題發言,梳理和總結了百年來我國農地產權制度變革的基本歷程、邏輯主線與基本經驗。
本次會議論題廣泛而深刻,討論充分而熱烈,思想在研討中得以彰顯,學術在交流中得以弘揚。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蓋凱程教授表示,專家們提出的諸多理論、觀點和方法對于推動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總結提煉、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對于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起到了積極作用。
-
王若磊: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內涵與要求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準確把握現階段共同富裕的內涵和要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是黨在第二個百年宏偉篇章開篇之際作出的重大戰略延展。[詳細]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順利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詳細] -
中國共產黨與人類進步事業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