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廣西考察時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深刻認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又要準確把握本地區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比較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當前,中國人均GDP已超1萬美元,中國經濟到了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階段,要進一步往前走,邁上新臺階,需要依靠高質量發展?!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與此同時,中國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問題。因此,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然而,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基礎研究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創新的短板。目前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只占到研發投入的6%,而發達國家通常是15%到25%。樹高千尺,營養還在根部。如何加強基礎研究,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給出詳細路徑。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中國有重要優勢。
中國有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在國家戰略引領下,中國能夠集中力量、協同攻關,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創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高效配置,推進科研集中攻關,通過制定戰略規劃、依托重大科研平臺、完善科研組織體系、推動重大科研項目等途徑促進創新。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即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國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巨大的市場需求,往往能夠牽引產品開發,推動技術創新。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達16921.8億元,占全國研發經費的76.4%,這一比重已經和發達國家相當。“十四五”期間,中國將依托超大規模的市場應用場景、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先進的基礎設施,進一步為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市場動力。
中國有世界最大規模人才庫的智力資源。相關報告指出,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理論上已超1億。中國還積極吸引世界各國人才為我所用?!笆奈濉逼陂g,中國將進一步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進一步激發人才活力。
從藍圖到現實,從優勢到成果,需要實干。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自主創新任重道遠。
(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國情研究院副院長)
-
中國宏觀經濟2021年展望
2021年,隨著新冠疫苗的接種,世界經濟逐漸重啟,并緩慢復蘇。在中間生產領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在2021年第一季度結束了自2019年1月以來的持續下跌,并在3月大幅反彈至4.4%。 [詳細] -
從發展經濟學看“雙循環”
所謂循環,就是經濟資源、生產要素或產品在供求鏈條上的各部門之間流動,在循環中優化配置資源,提高經濟效率,在循環中形成結構變遷,實現經濟發展。[詳細] -
劉志陽:塑造數字時代的農民
4月25日,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數字議題再次引發大眾關注與熱議。對于政府而言,要加大對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宣講,讓農戶實實在在看到數字農業的效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