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興起,深刻地影響世界發展格局,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當今世界誰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每次科技革命都在推動生產力升級,也在以新的動能塑造一個時代。過去的科技生產力推動了當時的產業革命,促進了那個時代的世界進步,成為后來發展的基石。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醞釀,一些新科技已為我們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和動能,敏銳捕捉和深刻認識蘊含其中的嶄新生產力,有利于及時運用它并克服面臨的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興起,深刻地影響世界發展格局,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一、科技是當代經濟社會的發動機
科技具有動能作用,是解決世界難題的密鑰,能夠促進緩慢下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科技就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和“第一動力”。
1.新科技傳播速度的提升和覆蓋廣度的擴大,縮小和平衡了時間上的機會差距,有利于解決世界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過去重大科技創新自上而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落后國家的漸次傳遞,非常緩慢。蒸汽機發明130年后才到亞洲,電力發明很久后才進入非洲。數字智能新科技則不同,在全球化條件下,具有快捷的傳播性和廣泛的覆蓋性。在數字信息技術驅動的發展中,運用移動支付、互聯網最多的,并不是最富有的人,而是最普通的人,大部分人能從數字經濟中獲益。這就可能縮小機會差別,拉齊起跑線。只要努力,窮人富人都可打開數字財富之門,對解決世界貧富差距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2.新科技的產業化和廣泛運用,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崗位,有利于解決危機狀態下的勞動力就業問題?;ヂ摼W、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智能技術,伴隨全球化而生,使世界進入了新科技洪流??萍佳邪l對生產具有先導作用,數字和信息正在變成生產資料和要素,新科技為能源革命和材料革命開辟了廣闊天地,生產過程正在進入自動化、智能狀態,所有這些涌現出的新的更平等的經濟模式,許多數字平臺能打開廣闊市場,讓小微企業輕松連接全球市場中的消費者和供應商,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崗位,人類第一次讓如此多的人,同時擁有一波得以改變自身生存狀態的技術,新的市場主體破土而出,不斷拓展著就業崗位的內涵和外延。
3.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已將世界連在一起,可跨越過去無法逾越的鴻溝,方便解決不同分工帶來的合作和協調問題。互聯網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標識,一代代網絡技術的出現,使各國從未像現在這樣,在彼此獨立的情況下得到互動。短時間便將產業結構升級到新的高度,推動著全球共同發展和合作。
新科技的趨勢及其產業化的布局,已經不是前幾次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那種合二為一的狀態,它反映出新的社會分工合作,這是世界市場發展和全球化推動自然形成的。如果迫使許多優勢聚集到一個國家,割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那將是歷史的倒退。沒有一個國家能自給自足,不管它有多強大或者多先進。數字智能技術正好可以解決不同分工的合作和協調問題。
4.新科技的虛擬性和穿透性,可克服傳統手段的局限性,數字技術可為抗疫提供技術支撐,助益并兼顧保持社交距離的生活與生產。在疫情期間,各地推出電子健康碼,人們通過在線教學、在線會議、在線簽約等方式復工復產,開辟了云服務、云經濟。人們通過無國界的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準確把握國外商機,從進貨到倉儲、從營銷到售后大都能在網上進行。有互聯網助力,世界貿易從未如此簡單過。這是歷史上任何瘟疫防控期間都不曾出現的,這次疫情是對人類運用數字智能技術的一次檢驗和推進。
二、關鍵在于發揮科技企業家作用
科技生產力發展實踐告訴我們,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資金支持、政策環境,是生成科技生產力的重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類企業都要把創新牢牢抓住,不斷增加創新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培養創新人才隊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勉勵企業在自主研發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和發展能力。
有了上述條件的支持,科技生產力才能從抽象進入具體的組織實施過程?,F在世界各國在企業科技創新中,更加注重發揮科技企業家的作用??萍计髽I家這個群體雖然不大,但他們是科技轉換過程中杠桿的支點。近年來,華為的發展舉世矚目,華為的影響力不斷提高,作為典型的科技型企業家,任正非發揮了重要作用,使華為能一直重視科技人才,注重技術研發。有數據顯示,在華為的全球員工中,研究人員占45%,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5%。正是萬千科學家、專家、工程師用汗水筑就了華為的5G成就。
馬斯克也是科技型企業家,去年SpaceX“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成功將兩名宇航員送進地球軌道。像任正非、馬斯克這樣的科技企業家,在美國、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還有很多。他們大多都有一定的科技背景,他們的經歷鍛造了超強的項目判斷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組織研發領導力。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重視科技人才,大膽使用專家,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讓專家和科技人才感覺到自身價值所在,這是對科技生產力最強的賦能。
三、數字技術可以成為社會發展新的驅動力
新冠疫情給人類造成極大影響,導致社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經濟發展放緩,世界亟須新的動能和活力來推動發展。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數字技術可以成為社會發展新的驅動力,成為解決新問題的密鑰。從知識經濟到信息經濟,再到數字經濟,體現的是數字技術價值的不斷提升,數字技術由發展的工具、手段、方式,上升到數字資源、要素、資產,形成不斷增值的產業。數字技術產業化,壯大了信息通信、設備終端制造、軟件開發和互聯網產業;數字技術推廣運用到各個產業和行業,形成龐大的數字經濟;再將數字技術運用到社會生活各方面,形成數字社會;在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基礎上開展數字智能化治理。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到處呈現數字科技的功效,人們能夠感受到數字科技創新及其成果對生產和社會發展的推力。可以說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技術、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發展進程。
我國積極推進數字技術產業化,加快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數字經濟地位凸顯。當新冠病毒襲來,人們居家隔離,保持社交距離,甚至停業停產之時,數字技術大顯身手,我國廣泛開展線上行動,既適應防疫需要,又有利于培養數字生活的新習慣。人們足不出戶就可解決生活問題,還能在線上接受教育、辦公和交易等。隨著疫情漸漸退去,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進復工復產。疫情作為一個“極端”壓力場景,倒逼企業和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推動了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以平臺企業為核心,通過整合多類市場主體和資源,圍繞數字化平臺組織起來的新模式新業態,構成了平臺經濟。人們借助網絡平臺輔助購物、社交、出行。制造企業利用5G技術改造企業內網,覆蓋飛機、汽車、電子、機械、軌道交通、化工等各個領域,聚合了各項數字技術應用,向著全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隨著城鄉基礎設施特別是新基建提速升級,線上認證、不見面辦理、“一網通辦”等便利舉措將更為普及,我國將迎來新一輪數字經濟大發展。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
堅定不移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詳細] -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征與價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詳細] -
李陵:推動高質量發展,化解主要矛盾
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發展,就是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