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洲開發銀行投票產生了新任行長人選,由美國提名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西半球事務高級主管毛里西奧·克拉韋爾-卡羅內成功當選。這是該行自1959年創立以來首次由非拉美國家的人士擔任行長,引起國際社會的一片嘩然。
實際上,在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提名卡羅內為該行行長時,就已經遭到一些拉美國家政要的反對。
包括巴西前總統卡多佐、智利前總統拉戈斯、烏拉圭前總統桑吉內蒂、哥倫比亞前總統桑托斯、墨西哥前總統塞迪略在內的多國政要聯名批評美國的這一舉動,認為這是對拉美國家的不尊重。
但是,根據美洲開發銀行行長的選舉規則,只要獲得該行超過50%的投票權,以及美洲地區28個成員國中至少15個國家的支持即可當選。
而美國控制了該行超過30%的投票權,再加上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牙買加等國家的支持,要想獲得簡單多數并非難事。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美洲開發銀行最終迎來了一位“美國行長”。
對于這一打破慣例的舉動,卡羅內及美國方面的解釋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當前拉美地區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困境,由美國人領導該機構能夠給拉美創造更多的機遇與繁榮;二是美洲開發銀行自創立以來行長任職年限過長,總共四位行長平均任期都在15年左右,導致該行缺乏生氣。卡羅內為此表示僅會擔任五年的行長。
不過,外界卻普遍將美國的這一行徑解讀為“門羅主義”,認為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試圖通過金融手段加強對拉美國家的控制,并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事實上,在特朗普就任總統后,美國政府就始終奉行著一種對拉方針: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強化了對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等意識形態向左的拉美國家的干預;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多次要求拉美國家謹慎對待來自中國的投資。卡羅內也曾在采訪中顛倒黑白地表示,對于中國的依賴只會使拉美陷入“依附、債務與腐敗”中,因此應當加強同美國的合作。
很大程度上,卡羅內的當選只是特朗普政府對拉政策的一種延續,并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對拉美的“后院”意識。
此外,近年來拉美地區內部的分化也為“美國行長”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去年3月,自封為委內瑞拉“臨時總統”的瓜伊多任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里卡多·豪斯曼為該國駐美洲開發銀行的新任常駐代表,遭到墨西哥、烏拉圭、玻利維亞等國家的反對。盡管在美國的操弄下這一任命很快獲得了美洲開發銀行的認可,但因意識形態差異導致的拉美國家內部分歧并未得到彌合。
而在剛剛結束的美洲開發銀行行長換屆選舉中,以阿根廷為首的部分拉美國家又站在了巴西、哥倫比亞等美國盟友的對立面。
除了美國的強勢介入外,拉美國家此次分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對該機構領導權的爭奪。在美洲開發銀行內部,除美國掌控著最大的投票權份額外,阿根廷和巴西均擁有第二大投票權份額。在卡羅內獲得美國提名前,阿根廷和巴西也正在爭奪該行的行長職務。一定意義上,巴西對于卡羅內第一時間的支持也被認為是希望獲取副行長的職位,以獲取有利的內部地位。
二是對潛在資源的覬覦。在卡羅內競選行長期間,他提出了三大核心戰略,其中之一就是推動將美國在亞洲地區300-500億美元的投資重返美洲國家,這也贏得了哥倫比亞等國家的關注。正是由于拉美國家盤算著自身的利益訴求,才使美國有了更多的運作空間,美洲開發銀行由拉美人領導的慣例被迫宣告結束。
然而,“美國行長”所能帶給拉美的或許并非是承諾的機遇與繁榮。面對美國國內日益加劇的政治斗爭,作為特朗普提名的候選人,卡羅內能夠實現多少競選時的主張、將更多的美國資金注入美洲開發銀行已經讓外界產生了懷疑。
而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的當下,拉美國家想要保持中立態度、吸收各國資本以促進本地區的發展也變得愈發困難。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拉美地區陷入經濟衰退的今天,又有多少國家能夠承受得起資本上的“選邊站隊”?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墨西哥獨裁者迪亞斯在哀嘆本國的命運時曾經表示“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也成為拉美國家的現實與困境。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
賈春陽:屢遭美國不正當打壓 只因TikTok太強大
近日,美國高層接連就封禁TikTok一事表態。事實上,美國之所以頻頻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下黑手,并非因為這些企業自身存在什么問題,或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詳細] -
周密:美國超常貨幣財政政策埋下隱患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采取了貨幣寬松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組合拳”。這些政策的負面作用不可忽視,其影響不僅涉及美國國內,也會給其他經濟體帶來沖擊。 [詳細] -
外資緣何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即使在疫情之下,中國仍然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千方百計為外商投資和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