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在推進綠色發展方面進行了很多積極探索,取得了豐富成果和經驗。但現實中也出現了個別地區守著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去“討飯”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找到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科學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重點在于解決“過河”需要的“船”和“橋”的問題。
提高市場機制的配置效率
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在生態資源成為稀缺品的背景下,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要充分借助市場機制。
發揮市場機制對生態要素產權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市場是實現利潤的空間載體,生態產權市場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空間載體。當前,自然生態要素越來越成為與土地、能源資源同樣重要的稀缺生產要素。修復、治理、建設生態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能源,要有長期穩定有效的激勵或約束機制。為此,可建立排污權、林權、碳排放權、水權、用能權等生態產權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生態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生態產權的可增值性和可流轉性,使生態產權經營收益最大化,以可觀的市場利潤涵養生態環境,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良性循環。
為自然生態資源尋找“委托品”或“載體”。由于生態環境資源具有整體性、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等特征,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的消費方式又區別于傳統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方式,價格機制很難發揮作用。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必須為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找到有效的價值實現機制,建立相應商業模式和盈利方式。經濟學處理此類問題的一種方式是尋找“委托品”或“載體”,將不容易計量或計價的商品(服務)借助委托品交易出去。在生態產品(服務)市場,可以借鑒這種方式,開發相應的“生態委托品”或“生態載體”,實現可計價、可交易。
建立多層次、多梯度的生態產品開發體系。由于傳統生態產品提供的大多是初級產品、原材料,產業鏈條短、產業附加值低,價格波動明顯,市場受制于人,抗風險能力差。要推動生態產品實現經濟價值,必須對其進行不同梯度的產業開發,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抵消價格波動,分散市場風險。比如,林業除傳統的生產功能外,還有林產品加工、旅游文創、森林康養等多重產業開發潛力。在生態產業開發方面,常見的模式有“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最理想的方式是“生態+農業+工業+服務業”這種全產業鏈開發方式。
利用比較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產業,提高生態產品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各個地區在生態、資源、水文、氣象條件等方面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比較生態優勢。在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時,各地區應圍繞自己的比較生態優勢做文章,將比較生態優勢與其他優勢如資本、技術、人口等結合起來。與此同時,生態產品具有高度的形狀相似性、品質相似性、地域相似性,濫竽充數、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時有發生。實現高品質生態產品溢價,必須加強品牌建設,或以品牌整合優質生態產品。這是因為,品牌是用來識別和記憶產品的基本標志,不同品牌代表產品的不同特性、質量檔次、文化背景、情感內涵。
發揮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務職能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優化公共服務、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彌補市場失靈等職能。由于生態環境具有系統整體、區域非均衡、時空不可移、供給多元等特征,在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中,發揮政府作用更顯重要。
建立自然生態資源產權制度。現代產權是法律制度和經濟體制等賦予的。只有產權清晰、所有者明確,在產權交易市場中產權主體與產權客體之間才可能達到較高契合度。建立健全生態要素產權是市場機制得以在生態資源領域中高效發揮作用的前提和關鍵。只有對各類自然生態資源進行明確確權登記,生態要素產權市場體系和市場結構才算完整健全。如果自然生態產權不清,大量優質自然資源將無法進入市場交易,不能創造經濟效益。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建立健全生態資源產權制度是前提條件,也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領域。
當前,我國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交易領域還存在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規則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例如,由于生態產品市場剛剛起步,盈利潛力尚未充分迸發,需要以各種綠色金融政策引導企業向生態環境市場投資;由于生態產品和服務具有高度公共屬性、社會屬性,需大力發揮政府在購買生態產品和服務中的作用;由于生態建設投資數額龐大、周期較長、風險較大,民間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不高,各級政府應加強對生態建設的投資、建設、管理力度;等等。這些政府職能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形成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制度支撐、治理支撐和政策支撐。
加強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作支撐,綠水青山就可能會變成無法去或無人知的“世外桃源”。只有建設好基礎設施,才能合理引導產業、人流去向,推動人氣、資本、產業、項目走進來,推動原料、資源、產品、人力走出去,并有效降低物流、信息流成本,提高速度和效率。建設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要堅持顯山露水、顯鄉露村,推動不同地區在交通建設公共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將優美的生態環境呈現出來。
因地制宜,發揮四種資本的協同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開發方式、開發重點、開發內容,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程度、方式也不盡相同。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程度與方式要與當地主體功能定位相適應。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久久為功,在這個問題上要保持堅定的戰略定力。
同時,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需要自然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有機結合、科學配比、相互協同。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各種資本的地位不同。當今時代,自然資本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說,只要有了綠水青山,就自然而然會實現金山銀山。在一些綠水青山即自然資本充足的地方,也可能由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匱乏而陷入貧窮。因此,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既要保護好綠水青山、不斷擴大自然資本,也必須重視其他三種資本,使四種資本協同發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部教授)
-
青山綠水共為鄰——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這是昔日荒漠塞罕壩無比凄涼的景象;“藍天白云游,綠野無盡頭”,這是如今綠洲塞罕壩萬頃怡人的美景。[詳細] -
謝國光:解碼寧波民營企業的發展基因
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寧波調研時考察了中小型民營制造業企業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 [詳細] -
毛偉明:深入學習貫徹民法典 爭當法治央企排頭兵
今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