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改革部署,全面縱深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立足要素市場化改革存在問題和改革目標,廣東要深刻領會這一改革部署精神,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及自貿區等戰略平臺先行先試優勢,通過縱深推進要素配置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穩定發展預期,增強發展活力,提高發展韌性,增加有效供給,提升發展質量,為向不確定的世界注入中國信心和力量作出“廣東貢獻”。
一、非常時期的非常改革:對沖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的中國方案與中國力量
出臺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部署,意義重大。
一方面,縱深改革要素配置體制機制,是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明確將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出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見,首先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有序、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兑庖姟丰槍σ厥袌龌渲么嬖诘默F實問題,進一步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主動消除阻礙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并健全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有助于解決市場化不足和要素配置扭曲產生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有效化解經濟結構性矛盾,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特殊時期縱深推進市場化改革,以制度自信向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注入確定的中國信心與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深度沖擊世界經濟,致使全球發展更加不確定、不穩定,對開放特征日益顯著的我國經濟的沖擊前所未有。在疫情尚未結束的非常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堅定不移縱深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是以非常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夯實后疫情時代持續發展的基礎。引導穩定預期,通過深化關鍵領域核心體制的改革,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以堅定不移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和穩定的預期,夯實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二是以制度自信增強經濟韌性,為衰退的世界經濟注入中國動能。要素層面深化改革的一攬子設計和整體方案,向全世界昭示中國深化市場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際行動,有助于增強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的韌性,為因疫情蔓延而加劇的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注入確定的力量,為陷入衰退的全球經濟增添活力和動力。
二、走在前列的廣東使命:以縱深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引領高質量開放發展
廣東經濟發展的開放度高、市場化程度深,要發揮改革先行先試的經驗優勢、勇于創新善于改革的基因優勢、毗鄰港澳最早開放的學習優勢、國家戰略發展平臺疊加的綜合優勢,縱深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在穩定疫情風險不確定性預期方面,作出更大的“廣東貢獻”。
一是以大開放促深改革,擴展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立足毗鄰港澳的地緣區位優勢和改革基礎、基因優勢,未來廣東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要以大開放促深改革,疊加協同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及自貿區等戰略平臺優勢,引領縱深推進要素配置體制機制改革。首先要開放金融服務業,擴大市場配置金融資源范圍。在確保國家金融安全前提下,廣東應進一步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金融開放競爭促進效率增進,擴展灣區市場化配置金融資源的范圍,提升灣區發展的金融競爭力和綜合發展實力。其次要開放土地市場,擴展市場化配置建設用地資源。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珠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大都市圈的發展格局與態勢,使廣東持續發展的土地約束日益緊迫,要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擴大、創新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方式、以市場方式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積極擴展市場配置緊缺土地資源的范圍、空間與層次,提升土地配置質量。
二是以深改革促高效率,破除阻礙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生產要素自主、有序、高效流動,是擴大市場化配置資源范圍的關鍵。首先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勞動力市場化配置水平。勞動力是所有生產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要素,廣東是人口大省、流動人口多,在優化積分落戶政策實踐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快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珠三角城市群落戶限制,通過勞動力有序充分流動提升勞動力配置效率,提高經濟活力。其次要發揮數據牽引的乘數作用,構建新型要素驅動的市場化配置制度體系。廣東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數據要素市場發育優勢突出。要通過提升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探索創新“數據+其他要素”的改革舉措,以領先全國的數據要素市場引領、驅動其他要素市場高效率、高質量發展。
三是以價格市場化為關鍵,健全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價格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核心,價格機制是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關鍵,適當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首先要穩妥有序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廣東是金融大省,金融開放度高,在“雙區”驅動的國家發展戰略格局中,有責任充分利用先行改革優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積極探索推動形成市場化利率和匯率機制。其次要逐步提升土地價格反映市場供求的程度。在完善城鄉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制度,逐步形成與市場價格掛鉤動態調整機制,使土地價格更加真實反映市場供求情況,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作者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王一鳴:落實“六保”任務 穩住經濟基本盤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詳細] -
王孝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當前,在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高度重視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與質量,以開放的新突破助推改革發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詳細] -
李友梅:保持秩序與活力的動態平衡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