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從中央到地方也掀起了工業互聯網建設及推廣熱潮。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基本建成,行業應用水平持續提升,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高。目前,基礎電信企業承擔的低時延、高可靠、大帶寬企業外網加快建設,半數以上大型工業企業內的生產系統(OT)網絡覆蓋率達到80%以上,90%以上的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系統(IT)網絡覆蓋率在80%以上。中國還率先開展了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研究,并結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云計算等技術,形成了國際上最多的先導應用案例,在國際電信聯盟(ITU)完成了第一個工業互聯網網絡標準的立項。
各類主體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平臺實力逐步增強。信息與通信技術(ICT)企業、制造企業、工業技術解決方案商、專業服務企業等多類主體紛紛入局,涌現出海爾、阿里、航天云網、華為、樹根等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些平臺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量達到80萬臺、工業APP數量達到3500個、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0萬家。
安全實踐不斷深入,安全產業蓬勃發展。國家、省、企業三級聯動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臺加快構建。國家平臺已與21個省市完成對接,能夠對上百個重點平臺、800余萬在線設備進行實時監測。
融合應用體系初步建成,行業賦能作用逐步顯現。一方面,一批大型制造企業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產品研發、質量檢測、設備管控、能耗管理、企業經營等各業務領域,使得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時成本顯著下降。如某車企基于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將碰撞仿真時間由30個小時縮短到了10小時,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提供的低成本信息化模式,幫助了中小企業快速實現信息化普及,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明顯提升。通過使用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能夠將自身的生產能力融入到社會化生產體系,實現更強的訂單和貸款獲取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生存能力。此外,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化協調、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不斷涌現,進一步提升了制造業的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和創新活力。目前,石化、鋼鐵、汽車等10余個重點行業已經形成系統性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模式和路徑。
如今,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將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及合作提供新的機遇。
(作者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工程師)
-
張德勇:重新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奧地利學派對于“邊際價值遞減定理”的論證,強調人們根據目的重要性排序,事先對于手段的主觀價值判斷,而不是事后心理生理上的滿足感受。[詳細] -
施宏:勿讓扶助中小微企業的政策走偏
國家雖然給予中小微企業一些稅收減免或者延遲納稅的優惠政策,但是政策的執行還需與征管規定相配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