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并就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出了“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的12字總要求。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發表了十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立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及從體制機制上完善公共衛生管理、強化責任指明了方向,為建立健全新時代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提供了行動指南。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從建立健全控制體系、保障體系、價值體系等“三大體系”入手,為人民安全織密防護網。
建立健全價值體系。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樹立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的意識,始終把人民健康擺在發展的首位,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國家安全的重要位置。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密切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加強生態倫理教育。從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出發,規劃和約束人對自然的倫理態度和道德行為,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倫理觀念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以一種新的生態視角重新思考人類發展過程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應有的平等關系。重新塑造生態與發展共存、簡約與豐富共生的生活方式,重塑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加強衛生知識教育。創新方式方法,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講,提高人民群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樹立良好飲食風尚,推廣文明健康生活習慣。
建立健全控制體系。加強頂層設計,謀長遠之策,建久安之勢,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高度,科學、理性審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暴露出的問題和短板,下足“繡花功夫”,打好“公共衛生安全補丁”,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和防控體系。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優化防控機制,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健全應急協調機構,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指揮、緊急情況下的資源調配和多部門協調功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完善應急監測與預警系統。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完善公共衛生法治體系,有針對性地推進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權責明確、程序規范、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制和責任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法治體系。
建立健全保障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著力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加大對中小城市的醫療資源投入,使中小城市醫療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加大對邊遠山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醫療資源投入,改變貧困落后地區公共衛生投入總量較小、城鄉差異大、地區差異大的狀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穩定基層疾控隊伍,改變公共衛生人才結構、分布不盡合理的局面;進一步加強基層人才、公共衛生人才和健康服務人才的培養力度;進一步出臺激勵措施,重大項目、重大人才激勵措施適當向基層、艱苦貧困地區傾斜,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提升先期處置能力,增強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加大醫藥研發力度。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加大對公共衛生環境整治力度。堅持群眾路線,通過廣泛發動群眾,形成人人動手、人人參與,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推進衛生城鎮創建;有效切斷病菌通過環境傳播擴散的途徑,營造出干凈整潔、有利人們身心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以及社會治理的全過程。
(作者單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
強化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產品生產能力儲備
2003年“非典”疫情以后,我國以應急預案為龍頭抓手建立了以“一案三制”(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為架構的應急管理體系。[詳細] -
申衛星:公共衛生法治的價值取向和機制建設
人類社會的發展始終受到地震、戰爭、傳染性疾病等自然災害、人為災難的威脅。公共衛生法治對于科學有效防治傳染性疾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公民基本權利,維護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社會穩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