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江經濟帶交通運輸快速發展,初步形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基礎設施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和效率明顯提高,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為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當前,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長江經濟帶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出新的更高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嚴重沖擊并可能加速重塑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貿易鏈分工格局,進而影響我國區域經濟整體布局的大背景下,在以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典型特征的新一代全球基礎設施代際更迭的大趨勢下,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面臨更加復雜的發展環境與形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既有問題和短板,與運輸供需之間新出現的結構性、功能性、時空性等矛盾深度交織,亟需科學研判,從戰略全局的角度進行針對性前瞻性統籌謀劃。
把準三個導向
未來一段時期,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更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好支撐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一個統籌協調、兩個有效匹配、三個深度融合”。
第一,把準一個統籌協調。即統籌協調好各運輸方式間、通道與樞紐間、設施與服務間、跨國際跨區域與城市群都市圈間、城市與農村間、傳統設施與新型設施間、平時服務與急時保障間等的關系。
第二,把準兩個有效匹配。即重點圍繞強大國內市場建設和整體消費升級,著眼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強化運輸能力供給與多樣化、個性化運輸需求以及新消費新需求之間的有效匹配,強化運輸服務鏈與綜合物流鏈、現代產業鏈、國際供應鏈、全球價值鏈等的有效匹配。
第三,把準三個深度融合。即推動現代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特別是產業布局、城鎮空間、國際國內經貿流通、生態環境等深度融合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發展。
強化十個著力點
一是功能性戰略性跨區域骨干運輸通道的系統布局。在已經初步形成綜合交通網絡框架的基礎上,精準發力,分類優化內部、對外以及國際等多層次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加快完善高效串接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以及黔中、滇中等地區的復合型快速運輸通道,實現上下游地區人員物資的暢捷聯系。以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等地區為重點,優化并加密精準對接京津冀、粵港澳、黃河流域等地區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設施聯通與銜接。完善溝通南北方的過江通道布局與功能。重點實施沿江高鐵、川藏鐵路等一批戰略性工程。研究推動跨區域雙層集裝箱等專業性貨運通道布局。
二是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優化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以及重點口岸型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和功能,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組合型樞紐集群發展,強化港口群、機場群協同分工。戰略性打造一批能夠高品質、高層次參與新一輪全球化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和全球性資源要素組織配置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航運中心價值鏈組織功能,推動內陸口岸與樞紐聯動發展。依托重點樞紐積極研究探索自由貿易港、內陸自由貿易港等發展模式。研究推動依托專業貨運樞紐的國際國內航空貨運網絡布局與建設。
三是運輸組織服務等“軟實力”建設與模式創新。切實回歸運輸的服務本質,以“組織”為核心構建現代多式聯運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全面提升一體化運輸效率和服務品質。以運輸組織為牽引,精準對接現代產業鏈和供應鏈,實質性延伸拓展運輸服務價值鏈,強化“鏈式”運行穩定性。創新鐵水、江海聯運模式,發揮中歐班列經貿紐帶功能,提升國際運輸和國際物流發展能力。
四是城市群都市圈高品質交通運輸網建設。以軌道交通為重點健全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圍繞中心城市構建高品質“同城交通網”“通勤交通網”“同城配送網”。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成渝雙核經濟圈建設等為重點推動軌道交通多網融合。以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區域輻射能力為核心,優化提升城市交通設施網絡和運輸組織網絡。
五是戰略性布局智慧交通綠色交通等下一代交通“新基建”。強化與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新型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傳統交通網絡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著眼未來生產、流通、消費等升級,圍繞綠色發展,系統性前瞻性研究推動智慧交通、綠色交通以及新型旅游交通、共享交通等新基建、新業態戰略性布局。
六是精準補齊農村地區和特殊困難地區交通網絡短板。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及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地區、林區、庫區、湖區以及其他特殊困難地區交通設施和服務短板,深入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
七是交通運輸系統發展韌性。提升交通運輸全周期、全體系發展質量,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系統快速修復恢復能力。重點圍繞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交通、物流等問題,精準補齊發展短板,完善應急組織與協調機制,全面提升交通物流應急保障能力。
八是與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發展。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綜合布局、協同規劃、協同設計、協同建設、同步預留,強化各類設施岸線、線位、廊道等資源共享共用和集約節約利用。可選擇沿江有條件的地區先行探索,打造一批基礎設施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樣板工程,成熟后進一步復制推廣。
九是加快推動由傳統綜合運輸通道向現代交通、經濟、貿易、產業融合走廊拓展升級。跨區域跨界跨業聯動探索通道經濟、樞紐經濟發展新范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十是交通運輸現代化綜合治理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建設。推動民航、鐵路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的交通運輸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創新并完善跨區域跨部門協同推進機制,提升交通運輸現代化綜合治理能力。
-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自然教育,進一步加大修復生態環境的力度,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形成合力建設美麗長江。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建立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動態平衡體系。[詳細] -
【思享家】“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需要處理好六大關系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詳細] -
講好中國故事的三個維度
如今,我們身處輝煌的新時代,做新時代的記錄者,講好正在發生的中國故事,正是今天廣大紀錄片人的使命擔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