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對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意見》提出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健全要素市場體系,并對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提出了具體要求。
這是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以來,再次將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寫入黨和政府的重要文件。近年來,傳統經濟逐漸轉變為以數據和知識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日趨強勁。工信部資料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超31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數據要素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逐漸加大,因此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將有效助推數字經濟的高效發展。
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可以發現,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以數據為代表得信息資源正朝著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有數據表明,2018年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67.9%,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關系到我們國家發展的未來。
數據之所以能夠創造價值,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數據要素對其他要素的倍增作用,這種作用在驅動產業智能化、催生新的生產組織形態方面的作用不斷顯現,這表明數據要素將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和粘合劑。而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賦予其他生產要素更多的能量,大大的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進而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一種,本身就具有產生巨大價值的能力,數據要素可復制、可共享、可無限增長和供給的稟賦,將必然打破傳統要素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進而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這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生產要素內涵大為拓展后的重要體現。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將全面提升數據要素的經濟價值,成為助推數字經濟高效發展的新動能。
化解阻礙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矛盾是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仍有大量可利用的數據處于“休眠狀態”,已用數據也存在諸多瓶頸和制約,嚴重影響了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意見》指出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要從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三點入手。
其中,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是培育要素市場的首要條件。各區域、各部門對數據共享機制的種種顧慮,將使得數據要素無法自由流動,數據要素發揮作用自然減慢。通過打造政府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著力解決各機構、各區域條塊分割,重復建設等問題,力爭通過政府數據開放,形成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合力,將實現區域間和機構間共享數據要素的有效銜接。
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是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關鍵基礎。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優勢,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在各行業協調發展、深度融合的新機制,推進各產業、各業態、各模式種數據要素應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在各行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升數據資源配置效率。
高效整合資源、加強數據安全防護是加快培育要素市場的重要保障。從全球來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暴露了如數據統籌能力弱、數據安全防護不到位等問題,為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有效得消除當前存在的數據壟斷、數據盜用、非法交易等現象,才能提升數據要素使用效率、規范數據市場競爭。
可以說,這種以數據為基礎要素的生產能力提升的新變革,將使得傳統產業所蘊含的生產力得以迅速釋放。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定將是助推數字經濟高效發展、引領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也將成為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搶抓數字經濟全球競爭新賽道的重要手段。(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
高照鈺:把握新消費的發展契機
旅游企業跨界做電商,銀行APP跨界線上問診、直播課堂,金融機構跨界做外賣,加油站開始賣菜……疫情期間,許多新消費場景持續涌現。企業跨界“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為更好滿足疫情防控需要、保障群眾生產生活,注入了強大...[詳細] -
史丹:新基建加速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基礎設施狀況反映一國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促進短期經濟增長、提振社會信心,而且能有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詳細] -
黃其松:充分發揮數字政府作用 著力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
2020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指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