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松勁懈怠。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必須攻克脫貧攻堅的最后堡壘,補上實現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應找準改善農村民生的現實著力點,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提升農村教育水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穩步提升貧困地區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和水平,需要在實踐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優化鄉村教育功能布局。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強農村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擴大職業教育學校在農村的招生規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二是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按照省級統籌、市州調劑、縣級為主的原則實施教師編制增量擴容,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建立鄉村教師隊伍合理流動機制,有計劃安排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支教。著力優化師范教育體系,加強鄉村教師本土化培養與在職培訓。三是強化對地方政府的教育督導。持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在發展規劃、財政投入、資源配置上優先保障義務教育,加大控輟保學力度,精準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資助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全覆蓋。
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后堡壘,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直接體現全面小康的水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決勝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的最大變量。要以做好百姓健康“守門人”為目標,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基層堡壘,保障億萬農民群眾健康生活。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要重點做好以下幾件實事。
一是改善鄉村醫療條件。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改造提升村衛生室,形成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三級網絡互動體系,搭建“互聯網+健康管理”遠程平臺,促進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共享醫療健康信息,從整體上提高醫療救治條件。二是充實鄉村醫生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加強農村醫務人員和基層干部培訓。應按照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適當簡化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畢業生或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招聘程序;對應聘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的應屆高校醫學畢業生,給予大學期間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允許各地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制資源,鄉鎮衛生院可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三是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加大健康教育理念的宣傳力度,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支持農民群眾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推進美麗家園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推進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畜禽糞便管理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營造健康安全的衛生環境。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是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的一項基礎性兜底制度安排。化解當下致貧風險和返貧風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好安全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確保脫貧奔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要通過不斷筑牢社會救助網,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切實抓好兜底保障工作,實現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障人人享有。
一方面,科學設定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與方式。養老保險要實現法定人群的全覆蓋,農村低保要做到應保盡保并適當提高標準。在適當提高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的同時,在充分考慮農村居民承受能力前提下,進一步合理劃分政府與個人籌資責任,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各方能力相適應的穩定籌資機制,切實提高參保面和繳費面。另一方面,提高社會保障服務的精準度與便利性。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水平。嚴格把握低保相關政策要求,開展逐戶核查,進行全面精準數據核對,堅持民主評議結果、鎮政府審核結果、區民政局審批結果公示,真正做到低保工作動態化、精確化管理。強化服務能力,改善服務設施,改進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經辦服務水平。
(作者系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山大學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當此之際,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準確把握當前復雜經濟形勢,堅定我國發展的必勝信心。[詳細] -
疫情后期,社會“康復”需要我們做什么
截至3月11日,我國新冠肺炎治愈人數已經超過6萬人,幾十萬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也恢復了正常生活,疫情發展進入了后期。如果新冠肺炎康復者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這種過分敏感的情況,就無須自怨自艾,也無須需自責。[詳細]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組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9人抵達意大利首都羅馬,并帶來部分中方捐助的醫療物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