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等重要論述,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向高校發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總動員令。藝術院校大學生既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獨具藝術專業個性。藝術院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就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發揮專業特點,以美育促德育,以藝術化人心,努力將思政教育的“鹽”與藝術專業教育的“湯”相融合,讓思政課潤物無聲地給予學生人生的啟迪、智慧的光芒、精神的力量。
融美于學:打造思想政治教學金課
思政課要想把學生的注意力真正吸引到課堂上來,對教師提出了挑戰。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就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八個統一”要求,這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遵循的原則方法。
思政課要想成為一門金課,首先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教師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敢于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其次要具備創新性和挑戰度,即教學方式要新穎,有師生互動和思維啟發。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做到統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八個統一”的要求體現了藝術院校思政課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現實需要相結合,將理論闡釋和價值觀引導寓于藝術知識傳授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透徹教育和思政課堂創新性。
廣西藝術學院在發揮藝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進行了有效探索。學校堅持立德與審美并舉,將優秀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發展等藝術資源融入思政課堂,深挖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深入淺出講解理論知識,實現藝術與思政理論的跨界融合,讓思政課變得“有知有味”。學校還結合學生寫生、采風、展演等藝術實踐,開展主題創作,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努力打通思政課和專業課的壁壘,讓思政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金課。
寓美于教:提高思政教師文藝素養
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專業化思政教師隊伍。藝術觀是藝術院校開展思政教育中思政和藝術的重要結合點。廣大思政教師必須擔當起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在教學中注重樹立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藝術觀,增加馬克思主義藝術觀教育的教學內容,強調立德樹人與藝德育人的融合。
教育是雙向互動的實踐,文藝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載體,是搭建積極型師生關系的橋梁,也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必要素養。思政課教師文藝素養的提高已成為藝術院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探索方向。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意味著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不僅要經得起大風大浪、明辨是非,也要具備專博結合的知識結構和文藝素養,有能力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看待歷史文化成果,指導文藝創作。做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意味著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自律守正,拓寬研究視野,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親其師”的同時“信其道”,達到“敬而受教”的境界。
廣西藝術學院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不僅針對藝術大學生的特點,增加了馬克思主義藝術觀的教育,還依托藝術學理論,招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此外學校還通過組織教師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參與培訓進修,觀摩藝術創作展演等方式,引導思政課教師主動研究學習藝術專業知識,提高教師隊伍的文藝素養。
以美育人:形成思政藝術教育合力
發揮專業優勢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加強和改進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
藝術院校除了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之外,還要把握藝術生的特點,摒棄“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依托專業優勢,形成融課程教學、理論研究、藝術實踐和校園美育于一體的育人合力,將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開展“名師名家上講臺”是加強藝術和思政跨界融合的有效手段。藝術家們更善于從藝術領域挖掘貼近學科、學生感興趣的思政素材,更好地將思政內容與藝術教育融會貫通。藝術院校可以讓藝術家們直接承擔部分思政課教學任務,也可以在專業授課中融入思政元素,達到思政教育與藝術專業教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效果。
將思政實踐教學與藝術專業實踐相結合,則是把思政教育內容活學活用的有效途徑。藝術院校的思政課堂可以集藝術教學、思政教育和社會服務于一體,指導學生開展主題創作、社會服務、藝術展演等實踐活動,讓思政教育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自學,實現藝術與思政同頻共振。
以文培元,以美鑄魂,則有助于搭建藝術與思政的契合點和連接點。廣西藝術學院通過實施思想文化鑄魂工程,開展主題創作展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實施環境優化提升工程,建設藝術人文景觀,將美育融入學生日常;通過實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讓特色校園活動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還依托校史館、民族音樂博物館、歷代美術作品收藏館、漓江畫派精品館等場所,打造館群文化精品,做細、做強、做優美育工作,構筑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新高地。
-
下沉市場爆發揭示中國消費升級可持續性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來看,整體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并不必然帶來下沉市場的爆發。電商龍頭企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紛紛布局,則構成了下沉市場爆發的第二個關鍵要素——網絡和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詳細] -
大學的重要價值在于傳承文化塑造未來
作者:邱勇(清華大學校長,本文為作者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的演講,有刪節)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要注重人的全面成長,給予學生更多的成長空間,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詳細] -
高校開展定點扶貧工作要找準“三個著力點”
在項目落實中,高校要進一步統籌人才、信息、智力等方面的資源,用好政策條件、選派得力人員、吸引社會資源、形成復合優勢,進一步優化扶貧項目的實施效果。高校要做到對定點幫扶地區精準把脈,將扶貧資金精準使用,以有限投入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