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樣的政治發展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具體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決定的,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獨特的制度價值,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更真實可靠的民主理論和實踐形式,為世界政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實踐證明,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能夠促進社會各界的大團結大聯合。人民政協的代表具有廣泛性、多層次性,具有顯著的人才和智力優勢,是服務科學發展、服務經濟建設的“智囊團”“人才庫”;具有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獨特優勢,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緩沖器”“穩定器”;具有貼近群眾、服務基層的優勢,是推動民生改善、反映社情民意的“服務器”“直通車”;具有廣泛聯系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的優勢,是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橋梁”“紐帶”。人民政協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通過廣泛聯系和動員各界群眾,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凝聚起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基礎,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能夠發揮作為實行新型政黨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科學界定了執政黨和參政黨的政治責任,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實現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親密合作,推動社會各界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之中。在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進行協商議政,既能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又能集中意見科學決策,這有助于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優勢,發揚“團結—批評—團結”的優良傳統。
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充分發揮了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協商民主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同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人民政協通過廣泛的協商民主,促進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團結,切實推進了多黨合作和人民民主,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協商民主是對選舉民主的補充,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深化了民主的內涵,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和優勢,具有廣泛的實踐基礎。
總之,人民政協作為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發揮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
-
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
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政協強化委員責任擔當提出明確要求,對廣大政協委員履職盡責寄予殷切期望。[詳細] -
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政治協商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