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知、育新人是大學演進中始終不變的基本職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黨的初心和使命在高校的具體落實。浙江大學一直保有“圖治、育才、實學”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導我校辦學,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中心,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要求與扎根大地、鑄魂育人的辦學實際緊密結合,以走在前列的責任自覺將主題教育引向深入。
堅持從政治高度和時代全局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人才培養的鮮明特點。“德育共同體”是大學的中國特色所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實現德智體美勞內在統一的路徑要求。新時代呼喚更多民族復興所需要的時代新人,當前高校廣大黨員教師和干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要堅守育人本分,讓學生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真開展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
在知識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基礎上,全員育人形成“德育共同體”
在知識共同體、學術共同體的基礎上,全員育人形成“德育共同體”。各類教師的育人工作要更加具體化。專業課教師要挑起課程思政重擔,實現知識傳授與德行培養的統一。要“講愛”,就是講價值觀,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學校、愛專業。要“講文”,就是講精神文化,培育人文情懷、科學精神。要“講史”,就是講學科發展史,鑒古知今,激發興趣和熱情。要“講哲”,就是講方法論,培養正確立場觀點和分析歸納本領等。
思政課教師要打造學生未來成長最有用的課程,講清楚立場、目標,為學生提供信仰力量、思辨武器、政治本領。輔導員是立德樹人的關鍵力量,要在“引、助、聚、化”上下功夫,即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助推學生實現夢想,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化育品行、化解矛盾。
管理服務人員的表現決定大學治理水平,要抓住交心、助人、落實三個關鍵。教育本身是開放的事業,要挖掘社會力量“富礦”,推動校友、各行各業精英、家庭成為學校育人生態體系的重要支撐和有益補充。
讓教學過程嚴起來、實起來,提高全過程育人質量與水平
要讓我們的學生忙起來,讓教學過程嚴起來、實起來,提高全過程育人質量與水平。浙江大學將立德樹人貫穿從招生到就業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全領域、高質量、持續性的育人機制。
要以專業、學科的與時俱進優化招生,在本科招生中突出社會需求,強化優勢專業,拓展急需專業,升級特色專業,布局創建戰略新興專業和交叉復合專業。在研究生招生中適應學科特色,以一流學科布局優化研究生規模和結構,實施卓越研究生培養計劃。要把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據時代變化和行業需要及時優化培養方案,研究探索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學習力、決策力、組織力、執行力、溝通力。同時,抓課程質量提升,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完善課程內容、運行、學習過程管理、考核等標準,打造一批“金”課。要逐步形成扎根中國大地的多層次就業格局,進行契合發展的人才遴選,分類別做好就業指導規劃,加強開放聯動,把優秀的學生推向祖國未來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推動優質資源向育人匯聚,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卓越生態
聚焦人才培養的優先地位,要多維度錨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優質資源向育人匯聚,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卓越生態。
要加快實質性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促進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科研平臺服務實踐教學,拓展與一流企業的深度合作,打造多層次、多形式、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強“四課堂”融通,強化第一課堂主體地位,豐富第二課堂校內實踐,拓展第三課堂社會實踐,完善第四課堂的海外研修、國際交流、聯合培養。要繼承和弘揚求是創新精神文化,擦亮“求是精神”這一浙江大學最鮮亮的底色,做到“四真”:要誠真,誠于天地,誠于國家,誠于事業,誠于社會;要認真,腳踏實地,說到做到,成為知信行合一的表率;要啟真,以創造為業,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理想;要守真,守住理想信念、道德底線和客觀規律。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為立德樹人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靈魂,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為立德樹人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最根本的是堅定政治信仰,強化理論武裝,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轉化為辦學治校、鑄魂育人的核心內容。
要發揮學校黨委在立德樹人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握正確辦學方向,堅持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機制,系統提升師生的政治素養。要發揮院級黨組織在立德樹人中的政治功能,抓好建章立制、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健全常態化的育人統籌推進機制。要發揮黨支部在鑄魂育人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明確育人責任、完善支部設置、提升凝聚動員能力。學校要從體制、機制、資源配置等各方面,全面、切實為廣大教師包括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立德樹人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鑄魂育人不是一時的,而是一以貫之的,需要付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努力。浙江大學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動力,在立德樹人中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源源不斷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堅守經濟學研究的嚴肅性和本原性
理論上,任何經濟學研究成果都要解決問題,都應該有研究發現或者研究結論,尤其是關于現實問題的經濟學研究。[詳細] -
西方“新聞自由”的雙重標準
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西方國家依托其技術優勢,以新聞觀為工具,借助互聯網實現經濟利益和國家意志的擴張。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西方新聞觀日益成為一個一體兩用的工具:在“新聞自由”理念下,一面獲得經濟利益...[詳細] -
重拾日本反戰記憶 傳播時代和平之聲
19世紀下半葉,明治政府引領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1934年后,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及軍國主義的猖獗,日本當局變本加厲地鎮壓國內反戰力量,反戰活動幾乎全部轉為地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