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江西考察時指出:“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我們要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統籌研究部署,協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中美經貿摩擦等給前行的中國經濟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沖抵外部環境變化,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是必然的選擇。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居民消費升級意愿強,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方面我們有天然的優勢。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閑暇時間增加,服務消費占比將不斷提高,以“旅文體康養”為代表的服務消費正成為消費升級的新領域和新方向。可以預見,服務消費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方面將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動能,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當前,我國進入深層次全方位開放新階段,開放結構正由貨物貿易為主向服務貿易為重點轉型。服務貿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增長點,對世界服務貿易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提出了推進貿易強國建設、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等一系列新目標新任務。
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明顯提升,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服務貿易發展穩中有進,出口競爭力持續增強。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根據商務部數據,全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52402億元,同比增長11.5%,比2017年增速水平提高4.6個百分點,比全年貨物貿易增速高出1.8個百分點。從國際比較看,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經濟體,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二位。分出口和進口來看,全年實現服務出口17658億元,同比增長14.6%,服務進口34744億元,同比增長10%。服務出口增速創八年來新高,服務業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這與我國圍繞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壯大服務貿易市場主體、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密切相關。
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傳統服務貿易占比下降,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加快,優勢逐步積累。旅行、運輸和建筑等三大傳統服務進出口33224.6億元,增長7.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3.4%,比去年下降2.2個百分點。得益于我國服務業特別是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服務業新動能的發展提速,以及已出臺開放舉措和服務貿易創新改革等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我國新興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去年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6952.1億元,增長20.7%,高于整體增速9.2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2.4%,比上年提升2.5個百分點。2019年一季度知識密集型高端服務出口成為亮點。一季度,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增速分別為52.4%、15.1%、14.1%和11.7%。知識密集型高端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表明我國生產性服務領域競爭能力逐步提升,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特點日益顯現。
服務貿易逆差總體趨穩,結構分化,新興服務貿易實現順差。雖然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增長顯著,但是長年存在逆差問題。自2010年至2017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逆差從1006億元增長到16177億元,增長了16倍。2018年,服務貿易逆差額達到17086億元,比2017年僅小幅增長。這表明,隨著我國服務業出口競爭力的不斷增強,服務貿易逆差開始趨穩。從貿易逆差結構看,服務貿易逆差主要集中于旅行、運輸兩大傳統領域。這說明,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主要與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服務出口能力不足、服務貿易促進體系不夠完善等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興服務貿易領域,我國均有不同程度順差。例如,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順差1541億元,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順差1042.2億元,維護和維修服務順差307.2億元,2018年金融服務順差90億元。新興服務貿易領域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服務貿易長期逆差的局面。
服務貿易區域集聚效應顯現,創新試點地區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增強。東部沿海11個省市服務貿易進出口合計45037.6億元,占全國比重為86.6%。其中上海、北京和廣東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均過萬億元,居全國前三位。中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合計6952.4億元,增長4.8%,占全國比重13.4%。17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合計39870.1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76.7%,高于全國增速5.1個百分點。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額分別為13749.9億元和26120.2億元,增速分別為18.1%和15.8%,均高于全國增速。這表明,國家出臺的支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政策效果正在顯現,對穩預期、促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貿易發展面臨重要機遇
服務貿易是我國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多重利好。
高質量發展階段為服務貿易培育新的發展動力。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順應了由“高速度”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轉變。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致人民需求等級偏好升級,服務消費日益成為居民消費的主力。旅游、醫療服務、快遞服務、養老服務、教育服務等領域都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服務業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消費升級的主要方向。國內服務業的成長將進一步夯實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而國內消費升級的旺盛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海外高端服務的進口。
服務業擴大開放為服務貿易釋放新的發展空間。我國堅定不移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其中服務業是擴大開放的重點領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等改革開放舉措取得了顯著成績,有效提升了我國服務業開放水平。在服務業市場準入、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國內服務業規則改革等領域的改革開放舉措為服務貿易發展創造了自由化、便利化的發展環境。隨著我國服務業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不斷落實推進,將有效促進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為服務貿易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合作持續推進、勢頭良好。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服務貿易領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我國經濟富有活力,科技創新實力較強,旅游與教育資源豐富,在計算機信息、通訊、金融、建筑等領域競爭優勢比較明顯。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一些領域也具有比較優勢。中東歐國家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道,同時人力資源素質高、成本相對較低,信息通信等行業技術研發創新能力較強;東盟旅游文化資源豐富,港口運輸領域較為發達。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將持續深化拓展,成為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發展服務貿易,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中服務業占比的不斷提升,以及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服務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和技術條件將進一步夯實,服務業的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增速已連續兩年超過進口增速,預示著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性拐點即將到來,服務貿易逆差將會逐漸縮窄。同時,我國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將達到新的高度,隨著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逐步實行,市場準入大幅度放寬,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更多的服務業外商將進入我國市場,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
從國內布局看,短期內服務貿易仍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但隨著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服務化的推進,以及營商環境的改善,中西部服務貿易增速將快于東部地區,服務貿易的空間分布將從集聚走向平衡。從國際布局看,傳統市場優勢有所減弱,國際市場將更趨多元。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將降低對西方發達國家服務貿易市場的依賴,服務貿易國內國際區域分布將更為平衡。
未來幾年,新興服務貿易有望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成為推動整體服務貿易增長的主要力量,并帶動整體服務貿易結構優化。首先,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人民消費等級偏好升級而產生的新服務需求,將會使文娛產業等新興服務業領域迎來增長機遇,我國具有特色的圖書、影視等服務領域出口將不斷擴大。其次,數字技術的應用革新了生產服務的跨境合作過程,并通過數字平臺和實體設備,提供了新的交付方式,不僅會大幅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同時也會推動數字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貿易增長。可以預見,在數字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中國新興服務貿易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
-
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大力促進研發設計、商務服務與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鼓勵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最終通過創新發展,激發生產性服務業的內在活力。[詳細] -
讓科技志愿精神閃光
今年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聚焦科技志愿服務行動,一批批科技志愿者走進鄉村、科技園區、街道,為農民、企業職工、社區居民解疑釋惑,以實際行動弘揚志愿精神。作為公共服務的補充,科技志愿服務在農業技術推廣、防災減災培訓、衛生...[詳細] -
【思享家】新中國經濟建設70載的輝煌成就
中國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證明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