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統籌研究部署,協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如何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講話中提出的八點意見,極具針對性和操作性,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的基本遵循。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在八個方面下更大功夫
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了八點意見,一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四是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五是擴大高水平開放,六是堅持綠色發展,七是做好民生領域重點工作,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
胡敏在接受采訪時談到,這八點意見一是鼓舞士氣,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中部崛起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當前中部地區砥礪前行的大好發展勢頭,要求中部地區再接再厲,乘勢而上。二是深刻體現了五大發展新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緊密結合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各項工作思路、路徑和著力點都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充分發揮好中部地區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發展優勢。三是著重強調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中部地區的革命老區傳承紅色基因,是新時代開拓發展的寶貴思想財富和精神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在今天,新時代的中部崛起不僅經濟社會發展要再上新臺階,革命老區的革命精神和優秀傳統也要發揚光大。
人民日報23日刊發評論員文章指出,這一重大部署,體現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于中部地區來說,只有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更大功夫,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才能不斷增強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更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開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應對各種困難局面,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未來發展給出了最新研判,指出“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統籌研究部署,協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
2018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有力指引了中部地區的發展。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18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這一重要判斷。
“當前我們面對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要有清醒認識,一是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二就是要切實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胡敏談到,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的科學思維,事物的發展、矛盾的轉化關鍵是內因決定外因,內因起決定性作用。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有能力、有條件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胡敏表示,只要我們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協力充分挖掘國內市場的潛能和活力,做強做大國內市場需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
【思享家】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
中國媒體與亞洲媒體互通有無,把更多精彩的亞洲優秀節目、作品面向全球傳播, 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獨特貢獻。[詳細] -
深刻認識大變局(思想縱橫)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大幅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突破和提升,生產力國際分布結構的變化,必然帶來...[詳細] -
抓住用好新形勢下的新機遇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國完全有條件構建起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經濟結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