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創新要素的開放性、流動性顯著增強,科學技術加速在全球的普及與擴散,推動世界經濟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并強調,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我國《“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提高全球配置創新資源的能力,深度參與全球創新治理,促進創新資源雙向開放和流動。
“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即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領域全方位聯通,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不僅能夠為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提供重要技術保障,也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科技創新合作促進了政策溝通。我國與“一帶一路”大多數沿線國家建立了較為穩定的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關系,共建了一批科研合作、技術轉移與資源共享平臺,廣泛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接收大批沿線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2016年9月,科技部等四部委推出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提出要“結合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合作需求,密切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加強合作平臺建設,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合作研究,逐步形成區域創新合作格局”。
科技創新發展推動了設施聯通。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此方面,我國已與諸多國家展開了密切合作,比如:亞吉鐵路、蒙內鐵路、摩洛哥努奧光熱電站、中歐班列、哈薩克斯坦阿克套瀝青廠、瓜達爾港、雅萬高鐵、尼日爾古胡邦達重油發電站、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柬埔寨哥通橋、蘇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斯里蘭卡科倫坡港、老撾賽德3水電站、阿爾及利亞南北高速公路T2隧道,等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科技創新的集中體現,沒有科技的有力支撐,就不會有這些設施得以建設并實現聯通。
科技創新發展促進了貿易暢通。科技創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所要開展的農林牧漁業、海洋工業、清潔可再生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貿易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如2017年由科技部立項啟動的首個針對“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建設的國家科技專項“中蒙俄國際經濟走廊多學科聯合考察”項目,旨在系統獲取中蒙俄經濟走廊跨境地帶的地理環境與格局、戰略性資源格局與潛力、城市化與基礎設施、社會經濟與投資環境相關數據,為“一帶一路”和經濟走廊建設提供基礎科技和戰略決策的科學支撐,對推進經濟走廊建設,促進“一帶一路”重點區域“五通”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加快了資金融通。在資金融通方面,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為高效快捷的貨幣互換、結算、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構建等活動提供了基礎支撐。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逐步深入,資金跨境流動與利率市場化成為重要內容。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眾多金融創新所需要的國家資金安全結算和支付,只能依靠科技創新尤其是信息技術創新,才能有效發揮金融科技的綜合效用。在加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的運轉過程中,也亟須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來不斷降低資金融通和交易的成本,提高資金融通效率。
科技創新合作深化民心相通。科技創新合作是“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徑。通過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有利于沿線國家在合作中增強對我國的認知與互信。通過在科技創新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和人才培養工作,提升相關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進而推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夠極大地促進我國與這些國家的民心相通。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需要從以下方面著力,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合作和交流機制建設再上新臺階。
建立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發揮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中的支撐作用,應該針對沿線各國科技創新的現實訴求,整合已有的雙邊或多邊科技合作機制,探索國際科技合作的新模式,建立符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特點的科技創新合作框架,并在合作框架下建立起有效的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機制。
建立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才培養與交流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離不開人才培養與人才交流,亟須大量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為此,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才培養和人才交流機制、推進科技創新合作的需求日益突顯。可以建立階段性、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才培養機制,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不同階段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需求;還可以針對不同國家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差別,建立符合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才使用特點的人才流動機制,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
創新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科技金融是科技創新的原動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是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蓬勃開展的重要保證。創新完善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構建適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特點的便利性融資體系和合作機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一融資平臺,協調沿線各國科技金融政策,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構建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協同發展需求的科技金融體系。
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文化交流。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文化交流,有助于沿線各國相互理解、互知互信、互學互鑒,為互聯互通建設中的科技創新合作提供廣泛的社會基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互相派遣科技人員進行短期工作,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還可以通過搭建科技組織平臺,為沿線國家提供創新政策溝通和交流的空間,構建沿線國家相互學習機制,推動沿線國家開展科技創新合作。(作者:黃茂興,系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本文系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16JZD028〕的階段性成果)
-
望海樓:大國肩上都承擔著特殊責任
事實上,中國對大國關系和大國責任有著深層次的思考。4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元老會”代表團時強調,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大國肩上都承擔著特殊責任。[詳細] -
今日談:“四季常綠、季季有花”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植樹、護樹的好傳統”“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做到四季常綠、季季有花”。[詳細] -
思政課教師“人格要正”如何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思政課教師“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