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意大利《晚郵報》發表題為《東西交往傳佳話 中意友誼續新篇》的署名文章,文中多次提到同一個詞——“一帶一路”,還提到一位與絲綢之路關系密切的人物——馬可·波羅。
習近平說,我們愿同意方共建“一帶一路”,發揮兩國“一帶一路”合作的歷史、文化、區位等優勢,把“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同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設計劃”、“投資意大利計劃”等對接,在海上、陸地、航空、航天、文化等多個維度打造新時期的“一帶一路”。
“意大利愿意加入共建‘一帶一路’,這將為意大利帶來新的機遇。”日前,意大利總理孔特在一場外交政策研討會上這樣表態。事實上,共建“一帶一路”不止是意大利一國的機遇,也將給整個歐洲帶來多重機遇。
一是歐洲經濟振興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甫一提出,歐盟委員會就表示容克計劃(3510億歐元的戰略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愿與“一帶一路”進行對接。去年歐盟委員會又出臺關于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的政策文件,再次表達與“一帶一路”合作的意愿。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瑞士等歐洲國家看好亞投行機遇,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就是歐洲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提升英鎊、歐元和瑞士法郎影響力的現實舉措。
二是發掘獨特優勢的機遇。“一帶一路”幫助歐洲一些國家和城市在互聯互通的世界里成為門戶或節點。一些中東歐國家成為歐亞互聯互通先行者,比其他國家更有競爭力。像布拉格、布達佩斯等城市就開辟了多條中歐航線,成為地區航空支點。中歐班列經過的國家和城市,物流和產業活絡起來,把中東歐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更充分地發揮出來。“一帶一路”將巴爾干從火藥桶變成陸海聯通的支點地區,匈塞鐵路就是明證;將布熱津斯基《大棋局》里描繪的地緣支點國家阿塞拜疆變成了地緣經濟的節點。在“一帶一路”描繪的互聯互通世界里,小國也可以成為地區支點甚至全球支點,可以是傳統聯通節點,還可以是軟聯通、新聯通節點。
三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充實的機遇。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基礎上,中歐正在談判雙邊投資協定,甚至考慮在此基礎上研究中歐自貿協定(FTA)可行性。“一帶一路”計劃將為此帶來更大動力,也利于推動中歐“四大伙伴”——和平伙伴、增長伙伴、改革伙伴、文明伙伴關系的發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4萬列,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讓中歐不同地方鉚合在一起發展,并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伙伴關系。
四是歐盟更便捷參與亞太事務的機遇。“一帶一路”讓歐洲從陸上、海上同時與亞洲鉚合在一起,增加了歐洲參與亞太事務的便利性,也將增加歐盟抓住亞太發展機遇的能力,拓展歐盟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歐洲國家看重“一帶一路”。16個中東歐國家在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下,都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備忘錄。加上希臘、葡萄牙、馬耳他等,歐洲不少國家都加入了“一帶一路”朋友圈。這就是“一帶一路”帶給歐洲紅利、受到更多歡迎的鮮明寫照。
近日,習近平主席將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等歐洲三國進行國事訪問。相信此次訪歐之行,“一帶一路”將成為對話中的高頻詞。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鐘聲:大國外交,展天下為公之胸懷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向世界展示出大格局大胸懷大擔當,預示著中國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事業作出更多更大的新貢獻。[詳細] -
劉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
3月8日上午的兩會記者會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針對有關“一帶一路”的“陷阱”論,強調不是“陷阱”而是“餡餅”。[詳細] -
擴大開放步伐持續加快
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步伐正在加快,對外開放將向縱深發展。新形勢下,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步伐正在加快,決心不會動搖,全方位對外開放必將不斷向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