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就國際環境變化新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新問題、治國理政體系新挑戰等重大戰略性專題進行研究和部署,近年來已成慣例。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年一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闡明了當前需要著力防范化解的各類重大風險,為領導干部提升應對重大風險的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值得注意的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召開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都緊緊結合學習黨的重要理論成果和重大會議精神,并主要圍繞和聚焦一個領域確定研究專題。今年的研討班將“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個涉及國內外、多領域的重大戰略問題作為研究專題,其背后蘊含和映射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國內形勢重大變革。
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認清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是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此次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所在,也是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的邏輯前提。事實上,一個月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變局。雖然我國形勢總體是好的,但從外部看,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強,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之沖突跌宕起伏,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國際經貿規則破立并存,科技與創新競爭日趨激烈。面對世界形勢不確定性,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至關重要。從內部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仍十分艱巨,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社會穩定等領域仍存在一些重大風險點,防范和抵御這些風險,也要打有準備之戰。最初針對金融領域不斷累積的高風險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現在不僅上升到“三大攻堅戰”任務之首,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對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的系統闡釋,更是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內容。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這些“關鍵少數”來說,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已成為其政治職責。強化風險意識、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不二選擇和當務之急。不僅要眼于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還要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既要準確預判潛在的風險點,也要由點及面,及時關注各領域風險的連鎖聯動。為此,應對重大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一系列確定性制度安排得以確立。具體來說,堅持底線思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輿論引導、制度建設、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確保政治安全;以市場化導向、結構性改革、長效化機制來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以體系建設、能力建設和國家創新體系完善強化科技支撐和科技安全;以民生需要和人民群眾利益為目標促進社會大局穩定;以自我革命精神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錘煉一支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一言以蔽之,在這個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并存的特殊時刻,以國內改革、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之確定性應對世界變化與重大風險不確定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重大風險防控能力。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詮釋了新時代的責任和擔當。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改革開放進程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進、中國經濟和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必將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供有利的經濟和社會環境。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制造業內外資企業競合博弈與市場勢力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4CJY037)
-
如何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
從金融領域看,積極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總體上合理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并保持基本穩定,結構性去杠桿穩步推進,部分機構前期盲目擴張行為明顯收斂。[詳細] -
積極財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眼大勢深刻分析經濟形勢和發展前景,全面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強調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詳細] -
望海樓:讓“黑天鵝”飛不起“灰犀牛”沖不動
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對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出明確要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