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普遍性的、綜合性的人權文件《世界人權宣言》,詳細闡明了《聯合國憲章》中尊重和促進人權的規定,為整個國際人權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聯合國將12月10日確定為世界人權日。
今年的人權日正值宣言通過70周年。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了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強調《世界人權宣言》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文獻,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的成立是國際社會吸取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教訓的結果,聯合國在其憲章和該宣言中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也正是聯合國成立的重要初衷。70年間,聯合國根據宣言陸續制定多個人權公約,大量的普遍性或者區域性組織都在人權文件中強調以宣言為基礎,甚至許多國家的憲法規定了對宣言的認可。宣言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國際社會向往和追求人權的共同愿望。
什么是人權?習近平在賀信中直截了當地說:“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這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對人權所作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程與《世界人權宣言》幾乎同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讓7億多的貧困人口脫貧,解決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溫飽問題,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迅速邁進。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權事業的巨大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中國道路取得的偉大成就。正如習近平在賀信中所指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發展作為奮斗目標”“中國發展成就歸結到一點,就是億萬中國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世界人權宣言》通過后的70年間,世界人權事業有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和進步,而70年后世界向何處去?這正是人們的追問。中國有句古話“德合天地,道濟天下”,這是中國古代哲學關于道義和德性追求的一個寫照,這也是當今中國的寫照。習近平在賀信中說:“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利,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世界美好未來。”全球人權治理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應該團結合作,應該秉持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是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的中國主張。
中國與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中國人權事業與世界人權事業都是實現《世界人權宣言》宗旨與精神的生動實踐,而且聯系密切。發展好中國的人權事業,同時推動各國共同發展,這是一直以來中國落實《世界人權宣言》的積極態度。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40年來,伴隨著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中國人權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全體人民從貧窮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即將實現全面小康,正在邁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時代,開創出一條經過實踐檢驗、成效顯著的人權道路。[詳細] -
改革開放為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當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強勁的內部推動力。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可以看到,改革開放為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詳細] -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特點和世界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全面進步,人權事業快速發展。在長期的人權保障實踐中,中國政府和人民不斷開拓進取,勇于探索、勇于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