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要以增強文化自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文化事業為著力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不斷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覺集中反映一個國家在文化上的覺悟程度,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價值。黨的十九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一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增強“四個自信”,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以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刻認識文化在引領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先進文化形態,引領并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在增強文化自覺中堅定文化自信,還要深刻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充分認識文化發展同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之間的內在聯系,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凝聚共識、增強活力、提供動力。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必須下大力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公眾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從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在內心深處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深入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消除各種腐朽思想和道德觀念,通過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著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在各行各業樹立和宣傳思想道德建設的模范和標兵,用榜樣人物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引導和帶動更多的人追求向上向善、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思想文化呈現出多元復雜的特征,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樣,標準也越來越高。同時,一些錯誤、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在滋長,污染、侵蝕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必須積極鼓勵、正確引導文化事業發展,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機制,把文化事業發展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高度重視、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相關設施,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形式,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強文物古跡的保護利用工作,努力提升社會公眾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讓人們在與歷史文化近距離接觸中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中積極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世界影響力,在充分展示當代中國深厚的文化積淀、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富有朝氣的文化活力中堅定文化自信。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
以人民為中心鑄牢文化自信
原標題:以人民為中心鑄牢文化自信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詳細] -
從中國近代史角度省思文化自信何以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詳細]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與思想沃土。[詳細] -
人民網評:興文化,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