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財經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 韓文龍
10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在中國海南省博鰲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了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演講彰顯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信心。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立足基本國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造性,堅持改革和開放,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統籌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等戰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這些成就都離不開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從1980年的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到80年代的沿海經濟開發區;從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新區,到90年代中后期沿邊和內陸地區開放;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到2013年中國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再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不難看出,中國的對外開放是漸進式的,是局部到全局的,是從低層次到高質量的,是從國內開放到向國外走出去的戰略層次展開的。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開放和利用好外資,還包括積極的“走出去”戰略和全球化戰略,通過對外投資、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等方式,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中,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中國的對外開放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力促進了亞洲和世界經濟發展;通過對外開放,實現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實現了地區間的融合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提高了周邊國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通過對外開放,中國成為了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對外開放新模式對世界其他國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首先,中國的對外開放走的是一條獨立自主和自我創新之路。 中國在對外開放中,既發展了經濟,又保障了經濟主權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中國的對外開放,為全世界提供一個全新的對外開放發展新模式。
其次,中國的對外開放,走的是一條漸進式之路。 它是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從低端到高端、從內向外,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和條件,在做好風險評估和充足準備后逐漸開放。
再次,中國的對外開放的具體做法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 如經濟特區、外商投資工業園區、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等具體的開放政策,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
最后,中國的對外開放為全球治理體系注入了新活力。 中國的對外開放遵循互利共贏、共享發展和和平發展的價值理念。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既要實現自身的發展,也要增加合作伙伴和周邊國家的獲得感。中國將自身的發展積極融合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體系中,推動世界的多極化,支持多邊主義,構架新型大國關系,從而有力地推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新時代,中國正在努力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按照習近平主席在亞洲博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中國將會通過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重大措施擴大對外開放。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號角已經吹響;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不僅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增加新活力和新動力,而且會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
新時代推進“一帶一路”標準化的策略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要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