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使人類的生產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經濟活動的范圍、規模空前擴大,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改變。以蒸汽動力應用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世界開啟了機械化生產之路;以電力的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了流水生產線與大規模標準化生產;以電子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應用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促使制造業實現了自動化控制;而即將到來的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物聯網的應用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把人類帶入個性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產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徹底顛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改變人們的知識技術創新方式,為人類帶來全方位的智能生活。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由幾大工業強國共同發起,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各國開始反思“經濟虛擬化”“產業空心化”所帶來的問題,紛紛啟動了“再制造業化”的進程。德國與歐盟提出了“工業4.0”,率先實現產品研發制造模式的個性化與智能化;美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通過打造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實現了大數據與智能生產的無縫對接;日本提出了“工業智能化”,大量使用智能機器人,建成了遍布制造業各個領域的“無人工廠”。適應時代潮流,我國也提出了旨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正式開啟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國家戰略,成為少數幾個正在推進制造業智能化的國家之一。
技術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先導和基礎。每一次工業革命到來之前,技術領域必發生重大變革與進步,為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第三次工業革命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借助數控技術與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支持,在生產局部環節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隨著移動互聯網、社會化媒體、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興起和不斷成熟而悄然來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使得我們這個時代的生產模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制造業將全面實現智能化,工廠的生產流程、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用戶服務等各個環節都被納入統一的智能化網絡。這個智能化網絡可以根據數據自主調整生產流程,并且自動修復機械故障,以最有效率的生產方式制造出多樣化的個性化定制產品。隨心所欲的個性化定制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產品將完全圍繞消費者個人的喜好來設計制造。我們必須正視,制造業正在掀起席卷全球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爭奪智能制造的主導權。誰先完成工業體系的智能化升級,誰就將在工業新時代執牛耳。在這場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產業革命中,制造業的產業模式將發生兩個根本性變化:一是以標準化為基礎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模式,將轉變為以個性化為宗旨的定制化規模生產;二是制造業的產業形態將從“生產型制造”升級為“生產服務型制造”,進一步強化對消費者的服務職能。
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五個方面推進:一是產品的智能化,即產品本身要具備自動存儲數據、感知指令、與控制中心通信的能力,這樣產品才能夠被自動化生產線有效識別、定位和追溯;二是工業設備的智能化,智能制造的主體是智能化的工業設備,其他領域的智能化都離不開制造設備的智能化;三是生產方式的智能化,智能工廠完全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自動生產;四是管理的智能化,企業在工業數據的幫助下實現了縱向、橫向、端對端集成,可以及時、完整、精確地獲得海量的用戶數據,與產業價值鏈上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共同打造產業物聯網,從而更加科學、高效、靈活、便捷地管理企業;五是服務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模式能使最終用戶全程參與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實現與消費者的全程無障礙溝通,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因此,只有建立起一個完整、高效、科學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才能占據工業4.0時代的制高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幾十年高速增長,制造業也取得了巨大成績,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2010年我國制造業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但總體而言,我國的制造業大而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鏈集成、協同和優化能力不足,產品創新能力不強,信息化程度不高。要想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國就必須加快從制造業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的進程;必須加快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必須加快實現從傳統的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理念向個性化、柔性化、服務化、綠色化、協同化的智慧制造理念轉變;必須堅持推進創新驅動變革、效益競爭優勢變革、綠色制造變革、服務型制造變革;必須加強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構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公共服務平臺。同時,我們必須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潛力大、拉動力強的新興產業集群。
作者:張建剛(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3日 11版)
-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詳細]
- 人民日報:謹防"黃暴動畫"侵蝕童心
- 從單打獨斗到聯手搭臺 橫店成影視產品"搖籃"
- 冰上絲路 科技界有責任破冰領航
- 湖南今年擬再"送"15顆微小衛星上天
- 北京蘋果店換電池需先預約
- 評"微博刷榜":強化數據監督 還文化海晏河清
- 【絢麗甘肅】吳玠和吳璘:保境安民青史留名(圖)
- 迄今最連續人類基因組組裝完成
- 高鐵接觸線表面覆冰難題解決
- 餓了么被指強行扣除推廣費
- 互聯網用戶信息安全保護:老問題眾多 新挑戰待解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崔凱: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
- 《中國史前陶器》蘭州首發 堪稱陶器百科全書
- NASA的2018:首次接觸太陽,搜尋土衛二生命
- 陜北為啥要種這把南方"草"?——延安市大興菌草產業推進綠色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