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百姓辦事“渝快辦”
1月1日,重慶市璧山區剛買了新車的劉勇通過“渝快辦”提交了車購稅在線繳納申請,并順利繳納了稅款。“以前,辦理此項業務需要本人到稅務部門繳稅。”劉勇說,現在只需在手機上即可辦理,而且節假日也能申請,太方便了。
這是重慶加快實施“全渝通辦”,在重慶8.24萬平方公里全域實現審批服務事項“城鄉一體、一網聯通、同城通辦”的縮影。隨著2019年1月1日重慶市“渝快辦”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第二批事項正式上線,重慶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辦理企業和群眾審批服務數量已突破了2000萬件。2019年“全渝通辦”將實現全覆蓋,3年內個人事項實現“不見面、不進門、渝快辦”。
建設大平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重慶認真落實貫徹,以實現“全渝通辦”為目標,加快構建全市政務服務“條塊聯通、數據融通、資源互通、辦事暢通”的技術體系和公平普惠、渠道多元、便捷高效、監管有力的服務體系,促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2017年,重慶正式提出‘全渝通辦’服務主題理念。”重慶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網通辦”是重慶實施政務服務“全渝通辦”的核心和關鍵環節。近年來,重慶市陸續關停或整合了區縣和市級部門獨立建設的審批系統,把原來封閉運行的審批“小流程”重構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審批服務“大平臺”,實現了市、區縣、鄉鎮、村社“四級縱向貫通、橫向全面聯通”,為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奠定了平臺和技術支撐。
在搭建平臺的同時,重慶在精簡優化審批流程上下功夫,逐項編制標準化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努力實現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最多跑一次。如重慶市率先在全國開通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許可證網上申辦、受理、審批、自行打印通行證等服務,時間從過去的至少2天縮短到現在即報即辦。
科技支撐讓辦事便捷又安全
為推動政務服務向移動端延伸,滿足企業和群眾便利化的需求,讓更多的事務能夠在“指上辦”“掌上辦”。重慶在2018年11月推出 “渝快辦——重慶政務掌上辦”移動政務服務品牌,同時與知名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推動“渝快辦”向支付寶、微信等應用平臺拓展。
家住楊家坪的林紅來到九龍坡區行政服務大廳辦事,在工作人員的推介下,通過支付寶搜索進入“渝快辦”應用小程序就能直接辦理事務。
“以前辦事必須到辦理單位,有時還要跑幾次,沒想到現在可以不用出門,而且還不用下載新APP、注冊就可以辦事,太方便了!”林紅說,她要把“渝快辦”推介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
在這高效便捷服務的背后是大數據、智能化的支撐。據了解,重慶市在全國率先打造的省級層面“互聯網+政務服務”指揮中心于2017年正式上線運行,對審批服務實施效能監察。為了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在系統安全保護上,重慶使用了目前最嚴格的加密技術。通過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建立了從密碼口令到應用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技術的四級用戶安全認證,個人隱私信息必須通過人臉認證后才能使用,切實保障使用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在應用場景上,使用了最新的小程序開發體驗模式。
重慶市政府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重慶還將以“全渝通辦”為總門戶、總平臺、總樞紐,集成全市公共管理和社會治理領域的政務服務應用軟件,并加快融入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捷化、智能化水平。同時,還將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領域積極探索智能化應用,讓科技助力政務服務,同時也提高市民的互聯網素養和科技素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重慶牽手美國克利夫蘭醫院共建創新孵化平臺
1月10日,重慶國際醫學創新中心正式開始運營。[詳細] -
軍民攜手讓太空電能“下凡”
在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太空,建太陽能電站,向地面提供電力,這一看似“天方夜譚”的項目卻在重慶落地。[詳細]